星洲日報:台灣倒扁圍城 不下與甘地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6 10:38:31  


  中評社香港9月26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的“國際特約”發表題為“圍城不下與甘地模式”的評論文章,指出古今中外的戰史,攻城、守城的偉大故事很多,膾炙人口,然而,由施明德發動百萬人民包圍“總統府”的攻勢,能不能拉下陳水扁,寫下另一樁輝煌成果,引人矚目及深思。這一場戰役,施勝或陳勝?其間可有和局?

  文章分析,施明德雖然成功地號召了百萬人嗆扁,帶動了一場新公民運動,使台灣民主步入新境,使台灣人民洗禮提昇,可是圍城內的扁堅決抵抗,並且發動城外盟友側襲紅軍,戰況陷入膠著。世人雖然肯定人民圍城的偉大成就,但是終必關切城破不破?守城、破城的戰略如何?

在策略上扁營得分

  當前的形勢是,圍城之役雖然大勝,卻不能擴散全台,“遍地開花”在南部首遭重挫,暴力場面完全取代了嘉年華式的盛會,而不得不緊急叫停。從策略上說,扁營得分。

  文章表示,挺扁者以小部隊精銳,易地以相對多數尖刀穿刺,輕易突破了倒扁攻勢,並且扭轉戰局。這個扭轉尤其在精神層面上,用赤裸裸的暴力打擊倒扁陣營的參與意願與戰鬥意志力。

  責怪扁營包括民進黨鼓動暴力,只有文宣上的價值,卻於事無補。施明德從一開始便須預期到,對手沒有不動員“殺手部隊”的道理。而今,這百萬大軍其究為烏合之眾、由牧者帶領羔羊任由虎狼蹂躪,還是整訓得法,如牛群列陣、犄角相抗,而無堅不摧?眼下正是關鍵時刻。而施欲召集的5000勇士,要違法卻和平地阻撓陳水扁進入“總統府”,便是第一波小試牛刀。

  文章指出,形勢當然不看好。不止“總統府”前鐵衛雲集、精銳布陣伺候,還有馬英九市長謹守法條,不但不能側翼支援,甚至構成背後騷擾。這一批羊群選出的長角軍,衝冒虎口,可有不畏的決心和準備?這是人民意志力的考驗。施明德嚮往的甘地和平抗爭,能否重演?

必須做好心理建設

  甘地率領的運動,有抵抗異族的民族主義支撐,與施明德的群眾精神基礎已然不同。何況,倒扁者抗貪腐的公民,必須有不怕抓、不畏打的準備,一波繼一波地用非暴力的人海戰術,讓獵捕的鐵衛驚心手軟,讓舉世震駭,才能彰顯統治者的不義,和震醒盟友的麻木偏執。

  文章稱,倒扁者嚮往甘地模式,必須做好心理建設,施明德的行動綱領可否召集廣大和平義軍,塞爆台北及周邊的看守所、監獄、體育場?嘉年華將不復,第二階段進入悲壯,那才是群眾運動的真正實力展示。行動,才能讓貪腐的統治者震懾。

  當繫著紅絲帶的台灣百萬人民都自願、和平地被捕,從邊緣的散步湧至“總統府”廣場受逮時,10萬眾血肉長城雖鎗砲亦不足阻滯。施明德能不能說服群眾和平行動、堵住“總統府”,請願而不抵抗,安然被捕?甘地非僅靜坐,其進占鹽場驚天地、泣鬼神的非暴力進軍行動,台灣朝野可有能力消化?

盼施明德妥適把舵

  文章指出,於是,施明德面臨的,不單只是與扁的抗衡,更有帶領台灣人民認識及和平行使公民抵抗權的重大使命,以之與馬英九的執法觀念,從法源上作辯爭。統治的目的、法律服務的對象究為何?當然不是統治者或法制本身,而是人民。在代議政治體制內,當可恥的政客、政黨不能回應民情甚至蹂躪民意時,施明德正帶領群眾摸索另一條路。

  凱道上,至盼創意能降低衝突,抗爭即使不能嘉年華,也務期和平、平順進行。施明德及百萬人民既唾棄民進黨所煽動的割裂及暴力,便絕不能落入舊窠臼、惡性循環。若不能期待台灣的一干政客、政黨負起責任,便只有盼望,曾經開創台灣民主的施明德妥適把舵、再寫歷史。施明德加油。天佑台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