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中部崛起 發展難題亟待破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8 18:37:57  


鄭州會議現場。
  堅持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由易而難,逐步推進各領域的合作,近期可從互補性強、關聯性大的基礎設施、能源、旅遊合作做起—— 

  9月18日至20日,鄭州國際會展中心,中部論壇首次會議——鄭州會議召開。來自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的省委書記、省長等地方黨政要員,以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鐵路部、交通部等部委有關負責人,坐在直徑20米左右的大圓桌邊,共同商討中部崛起大計。 

  許多與會者十分感慨,中部六省的12位黨政首腦無一例外地到會,如此多的國家部委副部長級負責人出席,顯示中部六省的合作與交流邁出實質性步伐。 

  這次會議引人注目不僅在於其高規格,而是人們對整個中部崛起機制的關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已熱議兩年,今年4月中央專門下發了《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提出將中部地區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中部各省如何在各顯神通的基礎上,形成更好的合力發展機制,共同促進地理中部邁向“經濟中部”?儘管會議沒有發表共同聲明和形成會議決議,但本刊在採訪會議的幾天時間裏,捕捉到了一些重要信息。 

  ●率先促成交通、能源、旅遊的合作 

  如何交流合作,中部六省的主要領導結合本省實情,分別就諸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各抒所見。其中交通、能源、旅遊成為交流最為集中的三個話題。 

  中部地區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但區域交通運輸體系缺少整體規劃設計,中部省份之間、中部與其他區域之間的一些高速公路通而不達,長江“黃金水道”航道連續通達性差,省會城市間的支線航空也發展緩慢。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建立跨省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的協調機制,加快構建一體化的區域大交通。要重點加快國家規劃的跨省交通項目建設,加快影響互聯互通的斷頭路建設,發揮交通運輸網絡的整體效益。要加快建立長江、淮河流域治理的協調機制,促進流域資源的共同保護和開發。 

  相關負責人針對如何加強長江黃金水道經濟帶的開發合作提出建議。長江經濟帶橫穿中國東、中、西三大自然經濟帶,是中國一條重要的宏觀經濟佈局軸線。中部地區的湘、鄂、皖、贛四省地處長江中游,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推動沿江經濟發展,是中國區域經濟佈局中一項跨世紀的重大發展戰略,對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意義重大。希望在水陸運輸對接、江海聯運、長江航道管理與開發、防汛抗災、沿岸城市功能互補、產業協調配套等方面加強中部省市的協調與合作,共同促進長江經濟帶和中部地區的繁榮。 

  在能源合作方面,各省領導人合作意見更趨強烈。中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尤其是晉、豫、皖煤炭儲量豐富。圍繞中部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設,中部各省應加強能源相互支持。山西、安徽、河南有煤炭、電力資源優勢,建成了一批大型煤炭基地和火電基地項目,有一定的電力外送能力,而江西、湖北、湖南等兄弟省份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增大,峰期用電比較緊張。建議加強區域能源合作與開發,共同加快中部能源基地建設,在市場調劑的原則下,優先保證中部省份發展的能源需求。 

  旅遊資源合作是大家的共同話題。中部六省旅遊資源都比較豐富,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山西的五臺山、平遙古城、雲崗石窟,安徽的黃山、九華山,江西的廬山、井岡山,湖北的神農架、武當山、三峽,湖南的張家界、衡山、岳陽樓,河南的少林寺、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等,都是舉世聞名的旅遊景區。要加強中部各省的旅遊合作,努力構建市場共建、資源共享、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中部旅遊發展新格局。 

  ●發展難題亟待破解 

  在肯定各省發展成績的同時,與會的中部六省黨政領導對中部面臨的共同困難也進行了認真研討。 

  這些矛盾突出表現在:由於人均財力少,解決社會矛盾方面的物質基礎薄弱,緩解看病貴、上學貴等群眾關心的問題力不從心: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特別是二三產業發展相對遲緩,就業和再就業壓力較大;由於縣域經濟薄弱,對於縣域分配領域的重大問題缺乏調控能力,不同層級公務員分配問題、公務員和教師間的分配問題很難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矛盾的增加,更加凸顯了政府在信息化條件下用民主與法制的辦法處理社會矛盾能力的不適應。這些困難和問題固然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存在,但在中部地區更為突出。解決這些矛盾歸根結底要靠發展,但如果不能及時妥善應對和處置,也必然影響發展。 

  與會者認為,在貫徹落實中央戰略部署的實踐中,有一些關係中部發展全局的重大課題需要中央有關部門和中部各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解決: 

  一是糧食補償機制問題。作為中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長期以來,中部地區為全國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幾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中部地區農民種糧食積極性普遍高漲,有力地促進了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但去年以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揚,影響農民持續增收。此外,糧食虧損掛賬以及縣鄉村的歷史債務使糧食主產區財政負擔沉重,而現行的糧食風險基金制度已很難適應糧食生產發展的需要。如何從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出發,建立糧食主產區的補償機制,建立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之間的利益協調機制,建立促進種糧食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有效保護和發揮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種糧食農民持續增收,解決糧食主產區種糧效益低、財政負擔重等問題,成為中部地區共同面臨、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二是資源補償機制問題。中部是中國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但長期以來由於資源價格偏低,資源產業效益低下、過度開採、污染嚴重,中部各省不僅沒有從資源開採產業中得到應有的利益,而且為治理因無序開發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還要付出巨大成本。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後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中部地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中央高度重視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資源型地區發展和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轉型,為保障資源有序開發,從根本上說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資源開發利用補償機制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加快建立國家對衰退產業的退出機制,積極探索如何將基地建設與發展當地經濟、富裕百姓、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支持資源型地區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有效途徑。 

  三是社會保障統籌問題。近年來,國家大幅度增加了社會保障投入,但中部各省社會保障覆蓋率還不寬,參保的主體仍然是國有企事業單位,非公有制企業參保比重較低。特別是廣大農村,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還很低。養老保險歷史形成的債務和個人賬戶“空轉”運行,已成為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礙。同時,中部都是勞動力輸出省份,輸出的勞動力青壯年時為輸入地發展作貢獻,年老返家後養老問題卻要輸出地解決,這種格局加重了中部社會保險的負擔。區域發展的平衡最關鍵的是享受公共服務的平等。要解決社會保險領域的深層次矛盾,必須探索建立社會保險全國統籌的有效形式。 

  四是就業問題。中部地區人口稠密,就業人口多,農村轉移勞動力多。就業問題存在多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一方面面臨著安置大量就業人口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眾多企業又招不到適用的工人。解決就業矛盾,必須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尤其是要積極探索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有效途徑,降低農民在城市安家、就業、創業的門檻,使中國的工業化能有一支穩固的勞動力大軍。 

  ●合力機制需要共同努力 

  在中部論壇中,如何形成發展合力,成為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有省委負責人提出四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加強決策溝通。建立中部六省溝通互動機制,進一步就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跨省重大建設項目規劃佈局等從決策層上加強溝通,達成共識,共同推進;就中部一些共性問題向中央有關部門提出建議,爭取國家的重視和支持。 

  二是加強各省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建立部門間合作機制,推進中部在規劃、項目、產業、企業、資源等方面的聯動,對具體合作項目及相關事宜提出可操作的意見,並予以落實。 

  三是堅持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由易而難,逐步推進各領域的合作,近期可從互補性強、關聯性大的基礎設施、能源、旅遊合作做起。 

  四是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產業協作體系,在分工協作基礎上更好地體現區域合作的功能互補,避免區域內惡性競爭。 

  針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細化的支持政策,中部一些省提出,有關部門在以下幾個方面,應進一步給予中部更多的支持和傾斜。 

  在信貸投放方面給予更多支持。中部地區金融業發展水平低,資本市場發展滯後,利用外資規模較小,存貸差普遍較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少。希望國家對中部地區的重點項目建設及優勢產業發展,給予較多的信貸規模支持。 

  在中部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方面給予更多支持。中部地區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密集。洛陽、鄭州、武漢、襄樊、株洲、南昌、蚌埠等國家“一五”或“二五”期間投資建設的老工業基地,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但國有企業比重高、設備陳舊老化、包袱沉重、社會保障能力弱等問題非常突出。焦作、鶴壁、淮南、萍鄉、銅陵等都是全國重要的資源型城市,由於開發時間長。強度大,目前這些城市的礦產資源儲量減少很快,有的城市資源已近枯竭,發展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的任務很重。希望國家比照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有關政策,儘快將中部地區符合條件的城市列入支持範圍,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 

  在重大生產力佈局上給予更多支持。中部是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西部戰略資源輸出的重要樞紐,具有較好的資源、產業基礎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但總體上看產業層次還比較低,缺乏帶動能力強的關鍵性產業和先導型產業。希望國家在新一輪生產力佈局、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在石油化工、核電、生物質能源、煤變油等重大項目建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上給予更多支持。(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