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曲:民進黨到哪兒去了呢?轉來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9 11:40:18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悲哀啊‧‧‧那一個曾經讓人感動的“民進黨”,到哪兒去了呢?

  中時電子報網路主筆室今天發表文章說,民進黨二十歲“成年”的大日子,卻在歷史中,讓我們看到了弔詭、錯愕與諷刺。 

  “最近抗議活動在街頭獲得喝采與歡呼,這是值得社會各界重視與執政黨深切檢討的當頭棒喝!”這段話,是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當時擔任“黨外選舉後援會”召集人游錫堃的開幕致詞,這一天,民主進步黨在軍警環伺中,誕生了。 

  當時,還有一分文宣稿,其中,民進黨前身“黨外”,是這樣子在看待人民的力量的:國民黨保守派反對街頭運動,他們說:“不應製造社會動亂”、“會傷害國家安定”。但追求自由與民主的鬥士們,要告訴當權者說:“正因為權力不能與民意溝通及真誠對話,才逼出體制外的自力救濟街頭運動”。 

  那是個多麼不容易的歷史大事啊!從一九七五年黃信介創辦《台灣政論》開始,一輩輩民主先鋒、一代代自由鬥士,用血和淚和警備總部與總政戰部進行殊死戰鬥。先鋒和戰士們,沒有被“美麗島事件”嚇倒,沒有被“余登發叛亂案”擊潰,也沒有因為一九七九的保守極右派“疾風”的暴力反制而有所退卻過。 

  經過了十一年的血淚悲歡,一九八六那一年,在陳水扁等“蓬來島三君子”萬人空巷的“坐監惜別會”抗爭中(雖然是“非法”,但蔣經國卻未鎮壓與反制),還有林正杰街頭狂飆十二天中,還有台大的“李文忠”事件、鹿港的“反杜邦”運動‧‧‧一波接一波的“自力救濟”,讓蔣經國體會民意所向,願意思考和“民意溝通”,並且重新思考對“黨外”的因應方略,加速台灣的政治改革,因緣際會中,民進黨得以順利誕生。 

  文章作者黃創夏說,這一期《新新聞》出刊日,恰逢民進黨二十周年黨慶這個大日子,我委請攝影組同仁著實花了好大的工夫,找到了許多難得的珍貴歷史鏡頭,又逐一翻查台灣現代史,特別製作了“民進黨悲歡二十年”專輯。連續好幾天的夜晚,逐一翻看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逐條閱讀一件件悲壯的民主抗爭史,眼框,不知不覺泛出了淚光,這是感動的淚水,正是當年無私、無畏自由鬥士們的努力,讓台灣享受到開放與自由的果實。 

  這樣的淚水,不僅僅是感動。一件件故事所訴說的,不僅僅是民進黨人的“私事”,一切的一切,更是整整一代台灣人民的共同記憶。

  翻看著老照片,“1977年,中壢事件”,那年,我剛上國中,第二天聽到大人們在說,就瞞著父母,走了快一個小時,偷偷跑到現場去看。看著被燒的警察局、看到翻覆在地上焦黑的警車‧‧‧我心中想到的是“國父孫中山”,原來,課本裡面所講的“官逼民反”真的會發生,那一秒,我理解了,人民的力量真的是如此雄壯,我再也不懷疑課本裡面所講的,孫中山那一輩的鬥士們,真的能靠毅力就鼓動風潮,就可以把數百年的腐敗帝國給推翻掉。
 
  到了大學,雖然在風城的湖光山色中,以“理工”著稱的清華園內,還是能嗅到台北的一股股追民主、爭是非的空氣。每到寒暑假,總是會和學長、同學舉辦“讀書營”,請來自台北的大學長們南下,為我們這些“機械人”進行啟蒙。

  黃創夏說,想到這,我站起了身,走到隔壁的書房裡,翻著那一本已經被翻閱到快要解體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這是當年“輔導學長”,現在的立委郭正亮,和政大教授孫善豪,專程從台北帶下來給我們看的書,他們可能已經記不得這些事情了。但工程背景的我,總是在對時局感到困惑與難解時,就要翻一翻卡爾‧帕柏的教誨,重新理解他所謂的民主改革是“細部的社會工程”之意義。 

  書架上,還有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羅爾斯的“正義論”、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之起源”、洛克的“政府論”、韋伯、哈伯瑪斯‧‧‧當年,在蒙昧之中,就是透過看當今民進黨權貴們當時發表在“黨外雜誌”的文章,每個月從新竹背著登山背包到台大旁邊小巷內的“谷風”、“唐山”,買這些民主思潮啟蒙書。又到台大校園內,找中學同學,拿他們替我們保存的“大新”、“大論”等刊物。然後以唐三藏赴天竺取經的情懷,再把這些“經典”扛回新竹,和同學們分享、閱讀。然後,再以“清大代聯會”的身分,赴台北請朱高正、胡佛、呂亞力、康寧祥、李鴻禧、司馬文武‧‧‧等“思想導師”到新竹演講,幫我們這些風城的凡夫俗子們“啟蒙”。

  就現象,不是只發生在風城,一九八○年代,從散處各地的同學口中,在這樣的風氣幾乎是普遍的潮流,扮隨著“黨外”與“民進黨”的衝撞和興起,我們也同時學到了什麼是民主價值;鹿港反杜邦、新竹反李長榮到台北反核四,我們也同時學到了環保和發展的矛盾和折衝‧‧‧

  那樣的年代中,台灣一直充滿著自信,雖然國民黨保守派恫嚇說:“過度民主會造成騷動”、“黨外人士其實是『失意政客』反撲”、“會影響經濟”、“會讓中共趁機攻打台灣”,但我們都知道這是“鬼話”,那個年代,台灣經濟邁向了更高峰、政治民主化,老賊退職了,社會也沒動蕩‧‧‧那個年代,大家有的是信心,知道能靠每個人民的努力,台灣,明天會更好。

  文章說,在這樣的信心中推波助瀾下,創黨才十四年,民進黨因為自由鬥士們的血淚播種,和民主先鋒們的耕耘努力,在二○○○年,陳水扁和民進黨完成了政黨輪替的功業。卻在二十歲“成年禮”前夕,民進黨陷入了空前的危機,因陳水扁和他的親信家族紛紛被指控捲入“貪腐”風暴之中,從街頭起家的民進黨,卻為了“鞏固領導中心”,和施明德發起的“反貪腐倒扁”運動形成了對立的僵局。曾經是反抗威權的自由鬥士,竟然演變出“權力俘虜”的“效忠文化”,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更讓人唏噓的是,二十年前,那一位正式啟動民進黨創黨的召集人,現在的身分叫作民進黨主席游錫堃,他的語言全變了,“下大雨是天助阿扁”、“施明德曾向扁求官不成”、倒扁手勢“越比運勢會越衰”、“中國人糟蹋台灣人”‧‧‧竟像極了史料中的“王昇”等國民黨保守派當年加諸在民進黨前賢的語言。

  怎麼會如此?眼框又濕潤了,這一次,是感傷‧‧‧

  但我還是寧願相信,民進黨內有許多人,在夜深人靜時,攬鏡自照,想想從事公共事務的初衷,他們內心中,一定會有深沉的呼喊會愈來愈大聲‧‧‧

  這個呼聲就是:那一個曾經讓人感動的“民進黨”,伊甘會擱轉來哦? 

  黃創夏說,雖然機會頗渺茫,但我還是渴望著會有這麼的一天。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