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部署十年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顯雛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03 09:46:08  


開港僅10個月的上海洋山深水港深水港一期已進入成熟運營。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截至2006年9月底,開港僅10個月的上海洋山深水港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5萬標準箱。這表明洋山深水港一期進入成熟運營。

  據新華社報道,來自主管部門的資訊顯示,洋山港二期工程計畫年內建成;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已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三;2006年貨物吞吐量預計將達5億噸……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將跨出功能建設的新步伐。

  自國家作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部署,歷經10多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雛形初顯: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2005年12月順利開港後,不僅結束了上海沒有深水港的歷史,而且大大提升了上海港口在東亞地區、乃至全球範圍的競爭力。

  隨著洋山港開港並進入成熟運營,上海港成為我國大陸沿海港口中集裝箱航班密度最高、航線最多、覆蓋最廣的港口。截至今年6月,上海港每月集裝箱航班密度突破2000班、達到2173班,航線覆蓋全球300多個港口。2006年,上海港全港的集裝箱吞吐量有望突破2100萬標準箱,貨物吞吐量達到5億噸。

  上海為中心、蘇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還帶動了長三角地區的港口整合、協同發展。目前,以上海港等為核心的集裝箱運輸體系,以寧波、舟山等港為核心的礦石、原油等大宗散貨中轉體系和長江南京以下港口組成的海進江轉運體系初具規模,長三角地區的港口吞吐量占到全國總量的40%以上。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地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許培星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下一步將進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向“基礎設施和功能建設共同推動”轉變的新階段。

  專家分析,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優越、腹地廣闊,國際和國內航線高度密集,港口貨物和集裝箱的吞吐量增長比較迅速。但是,與世界上國際航運中心的標準相比,上海港口的集疏運結構還不盡合理,國際集裝箱的中轉量不高,物流業還沒有形成一定規模,港口的綜合商務成本仍然偏高。國際經驗也表明,近年來,世界航運中心的競爭已經呈現出從“硬體規模競爭”向“軟體服務競爭”轉變的趨勢。而順應這一趨勢,功能建設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下一步需要突破的核心問題。

  許培星表示,未來5年至15年,將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功能建設的“關鍵期”。近期,主要實現港口吞吐規模的擴張和服務功能的發展;中長期,則要使港口吞吐規模適度增長,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

  針對國際航運中心功能建設這一核心問題,上海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戰略。其中包括:推進“長江戰略”,形成長三角、長江流域協調發展;推進國際化戰略,加快“軟環境”與國際接軌;轉變增長方式,形成可持續協調發展態勢;強化輻射功能、增值功能、服務功能建設;轉變發展模式,從“腹地型”航運中心逐步轉向“腹地-國際中轉複合型”航運中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