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匯:構建和諧,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里程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2 11:08:05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備受海內外矚目的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昨天閉幕,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一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綱領性文件,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體現了胡溫新領導層吸取中華文明精華,把中國發展與人類進步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內政外交方略,反映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表達了促進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的中華文明復興的民族願望,也展現了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努力建設和諧世界的良好形象。同時,這一文件對促進“一國兩制”下港澳與內地的和諧相處,以及推動海峽兩岸加強交流合作,實現和平統一,亦具有重大意義。

  社評說,內建和諧社會,外促和諧世界,是胡溫新領導層吸取中華文明精華,結合中國國情與國際形勢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無論是“小康”還是“和諧”,都充滿了中華文明的智慧。作為一種社會理想,“小康”在中華大地千年盛行不衰,成為中華民族對公平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標。“和合故能諧”, 和諧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動力,也為構建當代和諧社會提供了豐厚的文化資源。胡溫新政於中華文明寶庫中,吸取“和諧”二字精華,不僅有利紓解中國“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出現的諸多問題和壓力,而且對國際社會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潤澤深遠。《聯合國憲章》提出,要“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亦體現了中國的和諧思想。在21世紀全球化不斷加速、各國利益相互交織的趨勢下,中華文明正以特有的內涵和智慧,為世界和平、和諧與發展作出貢獻。 
 
  在“一國兩制”方針下,中國構建和諧社會,還包括加強內地與港澳守望相助、繁榮與共的關係,以及推動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實現和平統一這兩方面的重要內容。構建和諧社會,符合海峽兩岸和港澳同胞的根本福祉。 
 
  社評指出,當前,內地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出現的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教育與就業發展機會不平等問題,有違和諧社會的公平正義,而腐敗則是加劇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懲治貪污賄賂等腐敗犯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六中全會通過的公報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周禮》說,“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胡溫新政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清廉,重拳懲貪,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構建和諧社會,既可肅清“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遺毒,又可扭轉理想倒退、物慾橫流、禮崩樂壞的現實弊端。作為中華文明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構建和諧社會也是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接受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在醫療、住房、教育等費用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拉大,盲目追求GDP使環境付出慘重代價等情況下,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用,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 
   
  社評總結,經過長期努力,中國已經具備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各種有利條件,迎來了建設和諧社會的歷史機遇。從和諧中國到和諧世界,中國向世界展示出一個文明古國選擇的和平發展之路,展示出中華文明復興和發展的光明前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