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構建和諧社會是明智之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2 11:21:08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吿,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會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九大目標和任務,並作出了五方面具體部署。這是中國在推動經濟高速增長、基本解決十三億國民的溫飽問題之後,為增進全民福祉、建設公平公正的社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的重大戰略措施。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和諧社會也是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接受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社論說,針對經濟快速發展面對的社會矛盾,中共把執政的重點歸納為構建和諧社會,非常明智。目前,中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由於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成功地戰勝了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基本上消滅了飢餓。中國正迎接新的挑戰,其中包括解決經濟快速增長中出現的發展失衡問題。 

  一些突出的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比如分配不公、收入差距過大,官員腐敗,醫療、敎育、住房費用高企以及環境污染嚴重等,已經造成群衆的不滿和社會的焦慮,亟待統籌解決。這就需要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中國政府能否處理好這些矛盾,直接關係到改革開放的進退興衰。 

  中國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 

  必須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着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近年來,中國在建設和諧社會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提出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治國理念,高度重視民生問題;強調社會公平和對人權的保護;在法律上明確了對私有財產的保護。 

  為縮小城鄕收入差距,中國政府近年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發放種糧補貼,並從今年起全面取消農業稅,大大減輕了農民種糧的負擔;各地陸續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並不斷擴大城市居民低保範圍;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由八百元大幅提升至一千六百元。 

  國務院不久前決定成立由十多個部委組成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組織對一些重大問題深入調硏,在調硏的基礎上將要擬定下一步改革的方案。正在進行的收入分配改革將惠及約一億二千萬人,其中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包括離退休人員和事業單位人員。 

  中國計劃到二○一○年在廣大農村地區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敎育,並力爭將財政性敎育經費佔GDP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四。經過長期努力,中國已擁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有利條件。 

  社論總結,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構建和諧社會重大問題決定,並作出了具體部署,合乎國情,順應民意。正如世界生產力科學聯盟主席勞森所說,中國政府對“人”的重視將會使這個國家的競爭力大大提高。中共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將對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