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未受撼動 施明德卻在滾滾紅潮中累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4 21:20:11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施明德發起的倒扁運動出現“衰退”跡象,關鍵可能不在群眾熱情降溫,或是“錢燒太快”,領導幹部的組成,恐怕才是瓶頸所在。

  聯合晚報報道,美麗島事件發生的那個年代,施明德的戰友,是黃信介、姚嘉文、許信良、張俊宏、呂秀蓮,乃至陳菊等政治運動性格極強的人物。面對的是軍警特的壓迫,在一片腥風血雨肅殺之氣下,最後一個個被逮入獄。

  倒扁運動一個多月,群眾遍地開花,紅軍號稱百萬以上,面對的是“劣勢警力”,不管定點集會還是街頭遊行,都不乏“嘉年華”的氣息,雖沒有人因此被逮,卻有人陸續回家去。

  施明德現在的伙伴,是廣告創意人范可欽、音樂愛好家許博允、律師魏千峰、醫生陳耀昌、文宣專家張富忠,加上鼓吹“愛跟非暴力”的簡錫瑎。除施明德外,推動這場史無前例政治運動,依恃的宛如是支“寶島康樂隊”。

  其結果是凡事只能靠施明德一人做最後政治判斷,“批馬”、“捧馬”;“罷工”、“罷免”;“遍地開花”、“按兵不動”,都曾在內部會議爭論得面紅耳赤,最後只好都“請施明德做最後定奪”,連“穿紅衣”也要抬施明德出來擺平“異見”。

  過度依賴施明德一個人,是造成運動續航力出現問題的癥結。在群眾運動能量底層,欠缺了次領導者,這是紅衫軍從“抵死不退”走到“下班再來”的原因。但在要不要其他政治人物加入的取捨上,倒扁總部也陷入兩難。要,就要有運動變質的心理準備;不要,長期抗爭也不可能只靠“自發性”群眾支撐著。

  施明德一開始就把調子拉到“最後一擊”,但就像武俠小說所描述的,當你的最後一擊被對手躲過後,就輪你露出破綻了。“圍城之戰”、“環島之旅”、“天下圍攻”,每招都像是致命一擊,但都沒有奏效,倒扁人氣浩瀚,元氣卻在減弱。在倒扁總部思考要如何透過人民力量把陳水扁撼動下台前,恐怕要先思考如何不讓自己在滾滾紅潮中累倒。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