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3日電/台灣中央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台灣“陸委會”主委吳釗燮一席“直航無望論”的談話,不僅引發在野黨“立委”的質疑,也引起台灣民眾的普遍關注。吳釗燮本人與“陸委會”方面事後做出澄清,強調吳並未明確表示兩年內兩岸沒有直航的可能,而是因為大陸的相關法規將航線定位為國內航線,故增加了台方協商的難度。既然對等協商不成,則涉及公權力領域部分的兩岸直航,也就缺乏付諸實施的有利條件。
社評說,直航省時省力省錢,對於台灣的利弊得失如何,無論是官方或民間機構,都己進行過許多政策上的評估,在此無需贅訴。至於一般民眾的想法,各種民調結果也顯示出,兩岸直航是民之所欲,大家都抱樂觀其成的態度。另一方面,外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亦相當一致,把直航視為在台投資的一個重要指標。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只聞樓梯響,卻不見直航下來?問題也確實不簡單。
我們同意直航確實必須經過一個協商談判的過程,而談判則是解決爭端的最佳途徑。兩岸交往不乏談判的經驗,以一九九三年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為例,一個成功的談判至少必須具備下列兩項條件:
參與談判的雙方必須擁有相當程度的互信和誠意。互信和誠意不是口號,要靠時間來培養,並且要用實際行動來展現。如果彼此相互猜疑,則任何形式的談判都會如同“聾子的對話”,談判不但於事無補,並且還會提供對方進行宣傳戰的埸合,造成雪上加霜的惡性循環。
對於談判的結果要有雙贏的期待,如果大家抱“一方所得即他方所失的心理”走上談判桌,則談判變成一埸零和遊戲,最後必然因為爾虞我詐鬧得不歡而散。因為,只有期待贏,談判方在面臨爭議時,才會感受到求同存異的必要妥協,而妥協才會產生彼此都能接受的協議。
社評說,從上述的兩項要件看,吳釗燮對於兩岸直航抱持的悲觀心理,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我們認為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過去辛苦累積的一點互信和誠意,都己消耗殆盡。大陸先是對民進黨政府聽其言和觀其行,而目前似乎轉為不理不睬,根本就不打算和民進黨政府打任何交道;民進黨方面則把對岸提出的任何建議,均以統戰一言以敝之。從陳水扁目前熱衷的“憲改論”和“正名說”來看,民進黨不但不想重建互信,甚至變本加厲,刻意要撥弄兩岸關係當中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其次,民進黨的排斥“九二共識”,說明民進黨政府沒有擱置爭議重啟兩岸談判大門的打算。換言之,民進黨不想運用兩岸這項“心照不宣”“各自表述”的共識,來建立兩岸的談判關係。
其實,直航在未來兩年內難以成行的關鍵因素是:進入跛鴨時期,而本身又為反貪倒扁運動所苦的阿扁和民進黨,已經志不在此,無心也無力顧及大陸政策問題。民進黨此刻談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並把責任全部推給大陸,說穿了,還是在轉移焦點,在玩選舉的花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