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美國期中選舉 華裔累積政治能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7 11:43:12  


  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美國《世界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美國期中選舉日臨近,各方選舉陣營和候選人幾乎進入了白熱化狀態,不但奇招怪招頻出,同時,負面的攻擊也逐漸出現,這是美國民主化生活中難以根治的缺陷。不過,這次期中選舉,媒體輿論關注的還是國會參眾兩院的控制權是否會易手。

  社評說,共和黨控制兩院達10年之久,但隨著布什總統的第二度任期剩下不到兩年,民眾因為對其伊拉克戰爭和反恐政策的極度不滿,導致59%的中間選民支持民主黨候選人,而只有39%的中間選民支持共和黨候選人,因此國會出現變天的機率越來越高。不僅如此,由於這次期中選舉還直接關係到2008年的總統大選,各路可能的總統候選人也將在這次選舉中積蓄能量,探測方向,伺機而動。比如在民主黨中呼聲最高的前第一夫人喜萊莉,就在全力衝刺紐約州參議員的連任選舉,想以壓倒性的勝利來為其宣布參與總統大選鋪路。令人感到震驚的是,現任副總統切尼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竟然認為喜萊莉是實力強大的候選人,不但能贏得民主黨內初選,甚至在大選中都可能勝出。切尼的這個預測,是對共和黨選情的一個重大警告,其目的顯然是要喚起共和黨支持者的凝聚力,把票催出來。

  當然,國會的期中選舉還是跟總統大選有很大的區別,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兩黨決戰雖然是主軸,但地區的利益和候選人的草根運作還是會成為選民投票的關鍵。民主黨雖然目前佔據優勢,但並非是因為選民認同民主黨的治國綱領和統治能力,而是因為伊拉克戰爭陷入泥沼,民眾對布什總統執政從支持轉為極度失望,中間選民期待用選票給白宮一個懲罰,同時用國會的力量來制約總統,扭轉目前的戰爭政策方向。但是,隨著投票日的接近,白宮正在建議共和黨競選總部扭轉伊拉克戰爭的主題,把反恐列為第一,把經濟列為第二,讓選民在美國安全問題上信賴布什的“堅定立場和領導力”,同時又要體會美國經濟好轉對他們荷包裡金錢增加的切身利益,從而把共和黨低迷的選情拉抬上來。當然,在伊拉克血腥暴力仍然每天占據媒體重要版面,而布希自己也不得不最終承認伊戰已經跟當年的越戰相似,選民的觀感在最後的兩周是否會出現重大的變化令人置疑,但是,人們也不要忘了,美國的選民永遠是把自己地區的利益置於國家外交政策之上,同時又喜歡兩黨在國會中接近的制衡,民主黨要在眾院至少比選前多拿16席(形成217席對216席),在參院多拿六席(形成50席對49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換句話說,不到票開出來,鹿死誰手很難定論。

  社評表示,然而,對亞裔尤其是華裔社區來說,由於是人口中的少數,因此根本不必將注意力鎖定在共和民主兩黨誰贏的層面上思考問題,而是要從有更多的人出來參政投票這個角度上著力。從聯邦政壇來看,除了吳振偉以外,華人還是沒有明星級人物出來參戰。

  反觀西語裔和非洲裔,他們憑藉著人口增加的優勢和多年來參政積累的能量,已經在聯邦政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比如民主黨政治新星,來自伊利諾州的黑人參議員歐巴瑪,已經被媒體認為是可以挑戰總統寶座的政治巨星,即使他或許在候選人之戰中輸給喜萊莉,但仍有可能成為副總統搭檔。我們要問,為什麼華裔的趙小蘭不能出來代表共和黨競選參議員,為華人參政再樹立一個新的里程碑?

  社評指出,把眼光從聯邦轉向地區,在加州在紐約,有不少華裔競選地方的市長、市議員,尤其是學區委員,其中不少還是女性,我們華人選民一定要加以支持和鼓勵,不管他們是代表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參選。華人目前所要做的就是積累政治的能量,增加當選的人員,從地區做起,從黨內基層做起,假以時日,必然大有可為。除了參政者,投票也是重要的政治力量積累,絕對不能輕易放棄手中神聖一票的權利。老實說,華裔人口在美國三億人口中所占比率太小,沒有選舉的時候,一般都會被忽視,每逢選舉,尤其是兩黨激烈競爭不相上下的時候,這個關鍵少數的能見度才被放大,才被注意到,華裔社群不能放棄這樣的機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