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報:陳水扁過生死門 民進黨保扁勢力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06 08:37:33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此間的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指出,臺灣“公務機要費”(簡稱“機要費”)案偵查結果公佈,成為臺北政治風雲中的一道“閃電”。檢察官認定陳水扁、吳淑珍夫婦共犯貪污罪,4年間假借“公務費”核銷機會,詐財1480萬元(新臺幣,下同)。吳淑珍以偽造文書和貪瀆罪被起訴。同時被起訴的還有包括馬永成在內的幾名“扁府內臣”。陳水扁因為有“刑事豁免權”,暫時免予起訴,待其任期屆滿再行追訴。

  “閃電”過後是滾滾的“雷聲”:高雄、臺北萬人大遊行要扁下臺;“紅衫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街頭靜坐;“在野黨”要求陳水扁在48小時內下臺,否則將發動第三次“罷免”;民進黨中執會作出決議,將吳淑珍等被起訴人送往中評會議處,給陳水扁3天時間說明;蘇貞昌放出話來說他打算提出辭呈;謝長廷當扁面直言“下臺也不是什麼天崩地裂的事”;李登輝急著表白“扁妻被起訴不是他害的”;“台聯黨”稱會支持藍營的第三次“罷扁”;陳水扁也在5日晚舉行記者會,就“機要費”用於“秘密外交”等部分提出“新事證”……

  陳水扁是否會“知所進退”?這其實是一個根本用不著討論的問題。雖然他在本周早些時候已經承認自己“可能犯了一些錯誤”,偶爾也會覺得“不好意思,有失顏面”,但這並不代表他已經撐不下去了。別忘了,他的頭上可是戴著個“一下臺就被追訴”的“緊箍咒”,他不會不知道下臺對他和他的家庭意味著什麼。“絕不主動下臺”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會是扁對待貪腐弊案唯一的姿態。

  扁有可能“狗急跳牆”製造事端

  實際上,扁在已經提前為這樣的行動預埋“樁腳”了。先是“總統府”放出話來說“機要費”中的機密費,都是由前“府內副秘書長”馬永成領走。接著,扁又出示了透過臺灣政經研究所與凱西迪公司簽下的4張合約,以證明“機要費”的確是被用在了“秘密外交”上。這就是扁為“機要費”案起訴書作“說明”時,提出的所謂“新事證”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操弄“統獨”議題也是扁肯定要做的一件事。如果說,他此前兩次透過境外媒體放話,說可能以“凍結”現有“憲法”的方式改采“新憲”。“新憲”將碰觸敏感議題的用意還只是要為“深綠”人士開一張空頭支票的話,那麼,在自己正經歷“生死門”的情勢下,在“獨派”大佬們“扁是400萬選票選出來的‘總統’,不該為1480萬問題發票就下臺”的聲援和刺激之下,還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止他“抱緊深綠以求自保”的理念急速發酵?還有什麼“顧慮”能讓他停下推行實質性“台獨”、在台海製造混亂甚至重大事端的步伐?

  同時,人們也在擔憂,急於“保命”的扁會不會在島內事務中也做出令人震驚的舉動?要知道,在現時的情況下,扁的目標恐怕已不單單是堅持做完任期、確保2008年之前“扁府”的安全,還得確保2008年之後不被清算。

  人們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暫時還處於“一片沉寂”中的民進黨究竟會怎樣對待已經被檢察官判處“政治死刑”的陳水扁呢?

  民進黨內“保扁”勢力仍很強

  有人認為,隨著“機要費”結案報告的出爐,擋在扁身前的最後一道“防火牆”已經被推倒,民進黨除了儘快拋掉陳水扁已經別無選擇。但是,事情恐怕不會這麼簡單。畢竟,在民進黨內的很多人眼裏,現在與扁“切割”為時已晚,“扁亡黨必垮”、“救扁就是救黨”;而且扁是不是“直接”涉案還有待查證,“即使扁妻涉案扁也不必下臺”的立場還有存續的空間;更何況,他們還心存“被起訴並不等於一定獲罪”的念想,扁婿趙建銘當初也曾遭檢方起訴,臺北地方法院不是照樣判他無罪嗎?

  事實上,民進黨高層似乎也並不認同檢調單位目前的判定,所以才要特意留出了一個“3天后”的時間段等扁“說明”。這等於是在告訴扁,“逃生”的門並沒有完全關閉,3天之內拿出“新事證”,事情就還有轉機。分析人士指出,民進黨內業已形成了“扁大黨小”、各派勢力互為牽制的政治架構,正是有了這種架構的存在,在一次次面對“保扁”或“反扁”的兩難選擇中,不管中間出現怎樣的變數、遇到多大的反彈,民進党最終都達成了“保扁”的共識。而這種架構並不會因為這道“閃電”的出現而在瞬間被顛覆。所以,如果他們這一次同樣做出了“保扁”的選擇,也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問題是,“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和“行政院長”蘇貞昌以及民進黨的其他一些高層此前都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扁或吳淑珍涉弊案,扁就會下臺負責。”如今檢方已認定二人為“共犯”,他們要如何“自圓其說”,又有何顏面繼續替扁背書呢?

  島內政治風雲擋不住兩岸交流步伐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民進黨會發生些什麼,不僅關乎扁的“生死”、民進黨的命運,也會直接影響到民進黨內主要政治人物個人的政治前途。

  特別是對呂秀蓮、蘇貞昌、遊錫堃、謝長廷來說,除了要不要在“保扁”、如何“保扁”,這個事關民進黨生死的重大問題上做出決斷,同時還不得不替自己的“下一步”重新進行一番規劃,邁錯一步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島內政治氣象的突然變化令美國人頗為尷尬。一句“軍購案必須在今年秋天通過”的“最後通牒”,遭到了島內各界的口誅筆伐,弄得很沒面子不說,又被扁來了個借題發揮,拋出了一大通“台獨”言論,只好再次撂出“美國會嚴肅看待陳水扁的各項承諾,而他能否信守承諾,也是對他治台能力的考驗”這類重話來阻止扁的“漫天要價”。剛剛說過“要將與臺灣的良性互動堅持到扁做完任期”,又得面對扁可能會被“機要費”擊倒的“意外之變”,還能再說什麼呢?在這種時候,誰還會在意你是叫停“軍備交流會議”,還是讓售台F-16戰機的項目停擺?6100億軍購案今年肯定是泡湯了。

  令人欣喜的是,兩岸民間交流並沒有因島內政壇的“電閃雷鳴”而停頓。就在本周,備受兩岸業界和民眾關注的“首屆兩岸臺北旅展”隆重登場,面對大陸31個省區市百餘家企業、500多人共同赴台參展的空前盛況,人們紛盼兩岸能以此為契機,締造和諧,創造共榮。而同時在大陸舉辦的“海峽兩岸醫療合作與交流論壇”、“兩岸工藝品博覽會”、“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等活動,無一不給人以“兩岸攜手共謀發展”的強烈感受。


    相關專題: 扁珍共犯 台灣政局風雲激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