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早年對中國特色路的探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07 10:23:59  


孫中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孫中山在孜孜不倦向西方尋找救國真理的歷程中,明確地認識到:中國必須走自己的路,一條既“維歐美之進化”,又能確切地反映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特點的道路。

  早在1894年《上李鴻章書》裏,孫中山就設想了一條國家發展的道路。三民主義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更標誌著孫中山在理論上初步構建了這條發展道路。短暫的南京臨時政府及其舉措,則是他這條道路的首次實踐。這條道路究竟具有什麼特點呢?第一,它已不只是一般的民族革命或民族民主革命,而是包含著某種社會革命的內容,因而比舊時的民主主義更為廣泛深刻。第二,它反映了中外古今經驗的某種集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創新,是中國優秀傳統與當時中外社會需求的某種結合。第三,由於中國同歐美先進國家存在巨大差距,而民族危機的緊迫和落後挨打的痛切感受,促使孫中山在向西方學習時常產生超前意識和超越資本主義現階段、一躍而抵預示未來的社會主義階段的思想。第四,它明確地提出了解決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面臨的爭取國家獨立、民主、富強三大任務的較佳方案,並為其實現而進行著不懈的奮鬥。

  孫中山這樣一個飽受西方思想薰陶,而又有充分條件享受西方生活方式的人,明知中國和西方存在巨大差距,卻如此熱愛和忠誠於自己窮困、落後、挨打的瘡痍滿目的國家,並竭盡全力來圖其振興,要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路,這是迄今仍令人惕省和值得深思的問題。對孫中山有深知的宋慶齡道出了個中內因:“孫中山是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正是他對舊中國農村中悲慘生活的親身體驗,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向。人民的種種痛苦給他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於使他決心用自己的精力去幫助人民。就這樣,在他心裏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求知的欲望導引他努力向西方學習,使他逐漸認清國家的現狀和該如何復興國家,認識到:“中國唯一的出路是推翻清朝”,“只有實現了這一點,中國才能以一個自由平等的國家出現在世界各國中,成為一個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強國”。他為此進行了不斷的鬥爭。在他尋求中國革命的關鍵時期,他嚴格要求自我更新。“就是這種自我革新的要求使孫中山在他親歷的中國革命的每一階段總是站在進步方面。他吸取著在他的時代裏世界上最先進的思想,反映了中國人民對自由和進步的願望;他真誠地追求自我革新,這樣使他能夠更好地瞭解國家所面臨的每一個新的歷史任務,並在人民完成了這些任務時,給他們一種起鼓舞作用。”

  孫中山作為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兒子,固然有其特殊的閱歷和偉人的氣質品格,但在近代中國的優秀兒女中,通過不同的途徑走這樣一條路的人也是輩出層現。它表明偉大中華民族的盎然生機,中華民族必然屹立於世界。

  作者:段雲章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