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廣東發展邁大步香港夢遊釀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4 09:30:40  


  中評社香港11月14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登社論說,昨日粵港聯席會議屬下的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發表了題為“廣東產業結構轉型為香港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指出在“十一五”期間,廣東將集中力量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特別是重工業、高增值行業及服務業,希望到二○一○年可把總體工業競爭力,提高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報告亦同時指出香港將受到影響,如產業未能轉變提升,將不能適應廣東發展帶來的新形勢而被邊緣化。報告還特別提醒香港,港口及機場將受到內地明顯的競爭威脅。的確,業界已預計深圳港口的貨櫃吞吐量,會在兩三年內超越香港,故建議本港集中發展空運服務以保持物流優勢。

  廣東近年因受到內地其他地區(尤其長三角),及周邊對手的競爭壓力日大,乃急謀對策,以強力推動經濟加快升級轉型,來實行結構大調整戰略。事實上這已非首次,早在九十年代後期,廣東的勞力密集生產已開始感受到競爭威脅,故在中央的支持及鼓勵下進行了第二次創業,成功地開發了一些檔次及技術含量較高的加工生產,特別是由西方及台灣轉移過來的信息電子產業。結果十分成功,既維持了珠三角的世界加工出口基地角色,又提高了其整體產業的水平,令繁榮日顯。近年由於新的競爭出現,廣東又要再向前走推行第三次創業,上述報告便陳述了其主要內容及方向。

  社論指出,本來廣東通過轉型以保證持續發展,對毗鄰的香港自是好事,畢竟這可以帶來更多的工商支援及消費服務需求。但廣東的發展也將給香港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兩地的巨大差距正加快縮小。海港航運業所面對的問題尤大,已是不爭的事實:近年深圳港口貨櫃吞吐量保持了遠高於本港的雙位數字增長,故「爬頭」乃遲早之事。更值得注意者是,深圳港並不只以收費較廉取勝,其營運效率亦已可媲美香港。最近深圳港還申請成立保稅港區以方便貨物流轉,是對本港自由港措施的模擬,可令其競爭力再進一步,預料將吸引約一成五的本港貨源轉去深圳。至於報告建議所提及的空運業,內地鄰近機場的表現在近年亦同樣突出,尤其在貨運方面增長更快。如廣州白雲機場去年的國際貨運量便勁升逾倍,故要提前建第三跑道方可應付,本港亦要有所準備。

  社論認為,其實備受競爭威脅的,又豈只航運物流。在本港的其他支柱產業中,金融業的地位正受到新加坡衝擊,如該地早已發展香港正在籌劃的商品期貨,最近又搶先出台內地股指期貨。在旅遊業方面,小小的澳門借賭業大力發展,近期吸引內地旅客竟超過香港。反觀本港業界的個別人士,更屢爆惡待內地旅客醜聞,為本港形象抹黑,幸好行業協會終下決心痛罰禍首。在房地產業,港人每年在內地尤其廣東鄰近城市的置業數目,便直逼本港的數目,據調查連公屋住戶也有逾二萬個在內地有置業者。港人內地置業總數正持續上升。

  當然,切勿忘記在廣東轉型大潮下首當其衝者,是眾多的珠三角港商。他們正遭到成本大漲、民工荒、電荒、環保要求提高及最近的原材料進出口限制的困擾,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及海外保護主義增強的連環打擊,許多正面臨絕路,並將影響本港的中介服務。

  社論總結,對以上種種,港府一直都未有積極應對。如昨日在對報告作出回應時,竟稱不認同本港的港口地位會被取代。這種表態實予人以如在夢中之感。香港非無發展優勢,但如缺乏危機感而自覺良好,則將後患無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