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空戰術演練:各施奇招,殺得難分難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7 15:18:12  


遙控航模飛行。
糾正錯誤動作。
航模放飛訓練。
  金秋10月,南京軍區某靶場,一年一度的防空兵實兵實彈戰術演練拉開了帷幕,交戰雙方各施奇招,殺得難分難解。在這場演練中,充當“藍軍”角色的是南京軍區某高炮團航模組7名官兵,他們被譽為防空部隊的“礪劍石”——“航模兵”。 
 
  越野車開到海邊,航模陣地就在不遠處的一片開闊地上,海風吹來,讓人感到陣陣寒意。陣地上,發射車上一架航模正翹首以待,不遠處還停放著幾架航模,航模組長郭善義正認真地在對航模進行最後的檢查。連日來在海邊調試航模,沒時間顧得上修理邊幅,他的臉黑了,鬍鬚也長了。 

  想當年郭善義剛入伍,老航模班長見他能吃苦、肯鑽研,特意將他挑到了航模組,從此,他就和航模結下了不解之緣。15年的光陰,在航模一次次放飛和降落的過程中,流水般地過去了。 

  航模的發展歷史 

  “不要小看這些航模,它們可是新裝備,能夠模仿國內外大部分戰機的飛行動作,要真的想打下來,是比較困難的。”談起航模,生性沉默寡言的郭善義打開話匣子,向我們介紹起了航模的歷史。 

  中國是人類探索飛行奧秘最早的國家,兩千多年前魯班就曾用竹木模仿飛鳥飛行,但最早真正實現飛天夢的卻是西方國家。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駕駛“飛行者1號”成功地飛行了四次,最後一次飛行59秒,距離260米,它標誌著人類飛天夢的實現。第一架航模飛機於1909年在美國試飛;1917年,英國和德國也先後研製成功了遙控飛機。 

  美國早在1913年就開始組織航模比賽,1936年成立了全國性的“美國航空模型學會”。1923年舉辦第一屆全美比賽,一般每年一次,很少間斷。在美國,航模比賽是一件大事,空軍無償提供設施,高級將領出席和主持大會,甚至總統也要親自祝賀。 

  十月革命後,前蘇聯政府大力提倡航空模型運動,到1933年全蘇有五百萬少年參加航模活動,著名飛機設計家雅可福烈夫和蘇聯空軍英雄闊日杜布等就是從模型飛機走上航空道路的。 

  德國人特別重視兒童的早期航空教育。提倡幼兒穿飛行式服裝、玩航空玩具,養成對航空的興趣和敬仰心理。德國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設置模型製作的手工課,連續進行五年。日本則完全效仿德國的作法。 

  國外航模運動興起初期,我國還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辛亥革命後,上海《東方雜誌》等刊物曾介紹並呼籲在國內開展航模運動,卻無人響應。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交戰國紛紛將飛機用到了戰爭中,殘酷的戰火帶動了航空業的迅速發展。30年代初,不少有識之士再次呼籲在我國開展航空模型運動,還是沒有引起當局的重視。說起這些,郭組長顯得有點鬱悶,連著點了兩支煙。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仗著其空中優勢對我前後方軍民狂轟濫炸,造成數不勝數的傷亡和破壞,國內再次掀起了發展民族航空事業和早期航空教育的呼聲。1941年4月,中國滑翔總會成立,並和其他一些部門組織了一些航模宣傳、展覽和表演;1943和1944年,總會兩次組織渝蓉阜際航空模型比賽和一次渝蓉粵桂航模賽;1947和1948年兩次組織全國航空模型比賽。自此,航空模型運動才在我國有了初步的開展,產生了第一批航模愛好者,其中有些人後來為我國航空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如著名飛機設計師顧誦芬。 

  新中國成立後,党和國家領導人朱德、劉少奇於1951年提出了開展航空運動、培養航空後備力量的構想,成立了中央國防體育俱樂部,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航空模型運動和其他軍事技術運動。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我國航空模型運動發展迅速,其群眾活動的廣度達到並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的水準。文化大革命中斷10年之後,1975年恢復活動,成立了25支航模專業隊,技術水準迅速提高,有些項目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 

  航模兵不好當 

  軍事航模由民間航模演變而來,航模操縱手發出遙控指令,經航模飛行控制器處理後,由航模做出相應的動作。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高炮、低空導彈部隊的訓練、實彈打靶。 

  目前,裝備部隊用於防空兵日常訓練的航模主要有兩種型號,即1型、2型航模。1型屬於低空、低速航模,沒有自動駕駛系統,全靠操縱手操作;2型為中空、中速航模,由自動導航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遙控系統和遙測系統等部分組成,能夠模仿外軍戰機的戰術飛行動作。 

  早期,中國防空部隊的訓練手段比較單一,高炮部隊打靶主要以氣球靶、傘靶和拖靶為主。氣球靶速度低,基本屬於固定靶;傘靶類似於氣球靶,屬於中高空靶,速度低,雷達信號和光學特徵明顯,便於跟蹤,不利於防空兵部隊提高快速反應、精確打擊能力;拖靶則是靠飛機帶動。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防空兵部隊普遍開始用航模作為靶機進行訓練。航模基本是低空目標,較為靈活,雷達信號和光學特徵小,具有一定的隱身飛機和巡航導彈的特徵,較為適合防空兵部隊訓練。 

  由於一架航模要一萬元左右,為了節約訓練經費,在實彈射擊中避免航模被高炮、導彈擊落,航模戰士就想了個點子,在航模後面帶一個紅色圓布做為靶標,也就是俗稱的拖靶,大小依據戰機等比例縮小。防空兵部隊在實彈射擊以及平時的訓練中,就是瞄準、跟蹤這個拖靶。從這個意義上說,航模兵平時就是防空兵部隊的對手,航模兵的飛行水準、飛行技巧如何,直接影響到防空兵部隊的訓練水準,連著防空兵的戰鬥力。 

  為了培養優秀的航模操縱手,各部隊在挑選航模兵時都有幾條不成文的規定。在南京軍區某高炮團,每年的航模兵都是千里挑一:必須具備高中以上文化,眼睛不能近視,頭腦反應要快,心理素質要過硬。航模兵需要學習飛行原理、空氣動力學、航空發動機、無線電遙控、氣象知識等十幾門專業理論知識。據瞭解,培養一個優秀的航模操縱手(具備單飛能力),大約需要兩年的時間。 

  航模兵的訓練,一般採取先理論後實踐、先單一專業後全組協同、先地面固定放飛練習後空中實機飛行訓練的方法。2004年下半年,航模組到駐地航模協會買來了航模飛行類比訓練軟體,將航模兵的訓練搬到了電腦螢幕上,大大縮短了航模兵的培訓時間。 

  地上放飛技術練得再好,還得要到天上去檢驗,每一名航模兵都有這樣的體會。航模班戰士、二級士官王燕軍至今對他5年前第一次單放的經歷記憶猶新。那天,航模一放上天,他的頭腦霎時變得一片空白,兩隻手緊張得不知道該往哪兒放。按原定飛行計劃,航模升到預定高度後將“左盤”進入航線,可慌亂中他誤將“左盤”按成了“俯衝”,導致航模突然快速沖向地面。幸虧組長郭善義發現及時,果斷採取施救措施,連續發出“平飛”、“爬升”等一系列操作指令,才保證了航模的安全。 

  都說優秀航模兵是摔航模摔出來的,摔多了就有了經驗。可買一架1型航模要一萬多元,2型要20多萬元,請廠家技術人員來維修,不但耗時還要花錢。於是,航模兵們就自己動手對摔壞的航模進行修補。每次集訓、打靶,兄弟單位摔壞不要的航模,他們都當寶貝撿回來。班長王燕軍指著陣地上的一架航模對我們說,這架航模頭部是防空旅的、機身是我們的、垂直尾翼是警備區的。靠著縫縫補補,他們每年都要為部隊節約訓練經費10多萬元。 

  經驗與教訓同在 

  部隊裝備的某新型航模價值20多萬元,郭善義把它當成寶貝一樣,平時訓練捨不得拿出來飛,有重大的軍事活動,也都是由他親自操縱。他知道,一條錯誤的指令,一個錯誤的動作,乃至發射前的檢查不仔細,都有可能導致昂貴的裝備變為一堆廢
鐵。 

  和航模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航模有什麼性格脾氣,郭善義只要飛一個架次,基本上心裏就有個數。但有些事情往往不能按照常理判斷。去年10月,某靶場進行戰術演習,還是他遙控航模,發動機熄火降落時,航模的降落傘倉蓋打不開,這種情況還是他第一次遇到。1型航模還可以利用滑翔降落,可2型航模自身重量大,飛行速度快,以前從來沒有滑翔降落的先例,怎麼辦?通常航模的定向陀螺在發動機熄火後還有約45秒左右的高速轉動時間,能夠保持航模的平穩飛行姿態,他就利用這點寶貴的時間,邊嘗試著讓航模慣性滑行,利用自身重力慢慢下降,邊不斷向航模發出向上飛行的指令,終於使航模成功迫降。後來,他又通過這種方法救了兩架航模。 

  對於郭善義來說,失敗的教訓與成功的經驗同樣讓他刻骨銘心。一次在某地進行演習,航模升空後突然斷電,這時地面任何指令航模都接受不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航模墜地,摔成一堆殘骸。為此,他難過得一天沒有吃飯。事後檢查得知,事故原因是由於航模上的一個電源接頭掉落引起這種情況。從那以後,不管是戰術演習還是一般的訓練,他都要親自檢查,直到所有的環節沒有任何問題才放心。 

  逼著“紅軍”礪劍 

  未來戰爭,隨著軍事裝備技術的飛速發展,空襲兵器的飛行速度越來越快,突防能力、精確打擊能力越來越好,這對地面防空兵的防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地面防空兵部隊“礪劍石”的航模兵,只有在平時的訓練中狠下心、出詭招,才能不斷地逼著地面防空兵把劍磨鋒利。 

  上午9點,演習正式開始。只見航模在火箭助推器的推動下帶著巨大的呼嘯聲從航模陣地起飛,迅速向上高速爬行,然後轉向大海上空,進行動作調整,開始模擬戰機向高炮陣地飛過……在郭善義的遙控下,帶著拖靶的航模一會俯衝,一會作大幅度的爬升,一會又在空中翻滾,模仿飛行器的各種飛行動作,與“紅軍”地面防空兵部隊鬥智鬥勇。 

  突然,高炮陣地響起了“隆隆”的炮聲,火光和硝煙彌漫了整個演習陣地。 

  一個輪次的射擊結束,航模帶著拖靶在陣地上空盤旋了兩圈後,打開機上附帶的降落傘,緩緩降落在預定地點。航模組的戰士取回拖靶,郭善義指著拖靶上的洞給我們看,笑著說:“至少有三發炮彈命中拖靶,如果是真的敵機,早就成了碎片掉進大海裏了!”從他興奮的表情可以看出來,雖然自己的航模拖靶被擊中,但他對高炮的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 

  又一個輪次的實彈射擊開始了,從指揮部突然傳來通知,這個輪次高炮不打拖靶,直接打航模。航模發出低沉的吼聲,又一次從空中掠過,不帶拖靶的航模由於少了負載,飛行速度更快,更機動靈活。郭善義不斷改變航模的飛行航路,時而快速俯衝,時而急速爬高。可是不管郭善義如何變換航模的飛行航向,還是被陣地上的雷達穩穩地捕捉住了。 

  “中了!”“空中開花!”我們身後傳來戰士們激動的呼喊聲。只見航模帶著滾滾濃煙直接墜向大海。高炮戰士們用實際行動實現了“炮響靶落,空中開花”的口號。 

  演習結束,部隊長金龍宏說,這幾年,部隊連續被集團軍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與航模組在平時的訓練、演習中同高炮分隊費盡心機“遛彎子”、“鬥法子”,逼著對手想主意、支招數是分不開的。 

  郭善義的航模組讓高炮部隊在訓練演習中吃了不少“苦頭”。有人好言相勸,讓他負責航模飛行保障時不要“死腦筋”,關鍵時候應該適當降低難度,讓高炮部隊多在航模拖靶上打幾個洞。郭善義生氣地說:“雖然航模是挨打的角色,但挨打也要有價值。我們就是要逼著防空兵將劍礪精!”(來源:中國國防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