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裝甲部隊裝備向資訊化改造 提升戰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7 17:21:23  


解放軍裝甲部隊在演習場上。(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1月17日電/在新老裝備混編的情況下,充分挖掘裝備的潛力和科學整合現有資源,無疑是推進部隊資訊化建設的有效途徑。蘭州軍區某裝甲團立足現有條件,尋找戰鬥力持續發展新的“增長點”,主動與科研院所等單位建立協作關係,通過嵌入、改裝等技術手段,對各類裝備進行資訊化改造,其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 

  解放軍報報道,深秋,騰格裏沙漠腹地硝煙彌漫,一場以聯合作戰為背景的實兵檢驗性演習在賀蘭山展開。擔任綜合攻擊群的蘭州軍區某裝甲團的資訊化指揮系統成為演練中的一大亮點:指揮員以裝甲指揮車為平臺,採取異地同步標圖、視頻無線傳輸等方法,將一條條指令迅速準確傳遞到每個作戰單元,使演練取得圓滿成功。 

  幾年前,當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資訊化裝備開進軍營時,這個團也經歷了從熟悉新裝備到形成戰鬥力的“陣痛”。去年9月,某合同戰術訓練基地進行對抗演練。“敵機”轟鳴,煙塵卷地。突然,3架“敵機”乘著夜暗飛抵“紅軍”陣地上空,就在“敵機”接近“紅軍”導彈殲擊區域的瞬間,“紅軍”某型雷達偵察系統發生故障,致使車載導彈因搜索不到“敵機”而貽誤戰機。 

  演練失利暴露一個問題:某型裝甲雷達偵察車、情報處理車與原有的坦克、步兵戰車之間沒有資訊傳遞介面或者介面不匹配,致使指揮單元到作戰單元的資訊連接與情報處理不配套、不相容,影響了指揮效率。 

  “我們最大的失誤就是對加強資訊化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新老裝備混裝存在的‘代差’問題缺乏解決的方法,這是制約訓練品質提高的主要原因!”面對演練失利,團長張永明痛定思痛。為此,團裏主動與裝備生產廠家和軍隊科研院所等單位建立協作關係,引進資訊化程度較高的系統和設備,通過嵌入、改裝等技術手段,對各類裝備通信系統進行改造,並採取運用無線寬頻網、更換電臺設備等措施,配合自行研製的相關軟體,成功地與坦克、步兵戰車的通信系統實現了互通互聯,保證了指揮單元和作戰單元之間的資訊暢通。以裝備的資訊化指揮控制、情報偵察、預警探測為課題,這個團先後開發了野戰化器材補給、智慧化故障檢測等一批資訊化訓練成果,實現了部隊機動通聯不間斷,使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2004年,團機關各個部門根據各自需要,競相開發網路軟體,建立數位化作戰資訊平臺。然而,由於規模較小,缺乏系統性,加之安全性差,司、政、後、裝4個網路各自運轉,互不相容。 

  團黨委意識到:網路建設必須實現一體化,才能更好地為部隊戰鬥力生成服務,資訊化建設要用發展的眼光為未來留好介面。團裏在軍隊科研院所指導下,確立了“以現有裝備為平臺,以無線資料網為載體,以作戰指揮流程為主線,以指揮控制為重點”的資訊化建設總體規劃,組織人員完成了32萬字的《裝甲裝備資訊化作戰單元建設的調查分析報告》,自籌資金建起團、營、連、排、班(車)五位一體的資訊化作戰模組,率先實現了指揮網路一體化。 

  牛首山下,一場以高技術條件為背景的網上對抗演練正在進行。硝煙彌漫間,資訊傳輸員報告:“團指揮系統受到干擾,通信指揮中斷。”“立即啟動資訊化作戰單元指揮平臺,對‘敵’干擾雷達、破襲分隊進行搜索,實施電磁壓制和火力打擊。”無線電臺傳來“紅軍”指揮員沉著冷靜的命令。 

  經過改造的裝備,此時大顯神通。“紅軍”很快就將“藍軍”目標逐一鎖定。“紅軍”資訊化作戰指揮螢幕上立即顯示:“敵”一個加強坦克連正借助強電子干擾和煙霧遮障快速穿插,企圖對“紅軍”指揮所實施偷襲。面對“藍軍”的電磁干擾和突然襲擊,“紅軍”沉著應戰,利用“藍軍”電磁壓制的間隙,巧妙地通過自動化作戰指揮局域網源源不斷地將“敵情”通報、作戰命令傳輸到演練一線。隨即,“紅軍”集中火力將“藍軍”坦克一舉殲滅。 

  近年來,這個團先後3次登上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訓練,15次參加上級組織的聯合戰役戰術演練和執行急難險重任務,被總部表彰為“科技興訓先進單位”、“整體訓練改革先進單位”,連續3年被上級表彰為軍事訓練一級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