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台商樂到上海“紮根種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3 18:14:32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甘耐寂寞的台商羅效正,剛剛在上海崇明島度過了他“種田”生涯的第四個春秋。其領銜的生物科技公司“承包”的三百多畝台灣精品“有機稻”,今秋豐產一百多噸。台商竟然跑到大都市上海來“種田”?這讓正在上海考察的台灣農業專家也感到好奇。

  無獨有偶,幾個月前台商林滄智在面見上海市市長韓正時直言:自己多年來的夢想就是在上海崇明島建一處“休閒農業園”。當時韓正回應,這個心願或許不久後能實現。讓林滄智欣喜的是,就在一個月前,中共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在“兩岸農業合作論壇”上對外宣佈設立“海峽兩岸(上海郊區)農業合作試驗區”,其中崇明島就是“試驗區”的核心。

  中新社報道,近四十名台灣農業專家及台商今日深入實地,考察了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作為正在此間舉行的“滬台農業合作論壇”的重頭戲,此行被台灣人士視為一次“眼見為實”的旅程。在萬畝有機稻米的試驗基地、在堪稱“上海最後一片淨土”的崇明西沙濕地,眾人試圖層層破解上海吸引台商來“種田”的奧秘。

  幾年前曾赴崇明島為兩岸農業“牽紅線”的台灣南投縣農業局前局長林雨森說,中華民族的農耕傳統最講究“因地制宜”,台商來上海嘗試“都市農業”一定火。他認為,在上海市郊,台商最宜種科技含量高的蔬果、花卉,因為背靠一千七百萬市民的大市場,加之世博會等國際性活動不斷,當地的市場消費力絕對強大。

  七十高齡的台灣知名農學專家薛玲則更關注如何在上海“重現”台灣休閒農園。她建議將台灣休閒農業的經驗“移植”上海,並有所創新。薛教授還透露,有台商正在上海市郊籌建一處具有台灣少數民族特色的休閒農園。

  十多年前就曾擔當“崇明東灘生態保護顧問”的知名台商黃海伯說,崇明作為上海的“一片處女地”,生態環保一直沒有懈怠,估計未來投資這片寶地的台商會更多。已在上海郊區 “務農”多年的黃海伯探索性地投資了一處“休閒農莊”。自稱“首席農夫”的他分析,將環保型、迴圈型的台灣農業模式搬到上海是個好創意。

  如黃海伯所言,仍在崇明島研發改良台灣“有機稻”的羅效正也將改良土質和環保作為其回饋當地的使命之一。

  “除了引進台灣農產品,台灣的農業科技乃至農業合作、運銷、融資、經營模式,未來也會對上海的新農村建設具有幫助”,前海基會副秘書長李慶平在此次農業論壇上樂觀預計。他認為,條件成熟時,會有更多台商和台灣農民樂意來上海“種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