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伊戰以來最嚴重襲擊說明了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4 13:57:39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23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東部什葉派穆斯林聚居的薩德爾城遭遇連環汽車炸彈襲擊,目前已造成160人死亡,257人受傷。這是伊拉克戰後傷亡最為慘重的單日襲擊事件。

  新華社記者今天發表文章說,繼本月中旬巴格達發生大規模集體綁架事件後,這次血腥的連環炸彈襲擊再度讓伊拉克人和國際社會震驚。分析人士認為,大規模惡性暴力事件接連發生,充分表明駐伊美軍和伊拉克政府在改善伊安全局勢方面不斷受挫,難以找到有效的應對措施。

  大規模襲擊不斷

  文章指出,11月初,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判絞刑。雖然不少什葉派民眾因此歡欣鼓舞,但伊教派矛盾卻同時進一步加深,大規模襲擊事件接連不斷,安全局勢難以控制。

  ──14日上午,一伙身穿警服的武裝人員闖入巴格達中部伊拉克高等教育部一棟大樓,綁架了約100名人質後乘車逃離。雖然一些人質隨後被釋放,但還有人至今下落不明。

  ──23日上午,位于巴格達市區的伊拉克衛生部遭到大約30名身份不明的武裝人員的襲擊。雖然伊安全部隊已將這伙武裝人員擊退,但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襲擊政府部門,讓人不寒而栗。

  ──23日下午,薩德爾城內一個市場和三個廣場接連遭到汽車炸彈襲擊。由於上述地點人員密集,襲擊造成400多人死傷。

  聯合國伊拉克援助團22日公布的一份報告稱,伊拉克局勢正在持續惡化,難有好轉跡象。這份報告顯示,今年10月份共有3709名伊拉克平民在各類暴力事件中喪生。這是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伊平民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個月份。報告還說,自今年2月份什葉派宗教聖地阿裡﹒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引發伊大規模教派沖突以來,已有約42萬伊拉克人逃離家園。

  教派衝突可能加劇

  文章說,23日薩德爾城襲擊事件發生後,人們普遍擔心這起針對什葉派的大規模襲擊很可能會引發新一輪教派仇殺浪潮,讓伊拉克局勢更加混亂。

  首先,爆炸發生後,遜尼派武裝人員立即成為主要懷疑對象。目前尚無任何組織或個人宣稱對襲擊事件負責,還不能排除遜尼派組織以外的其他組織製造爆炸,借機煽動伊拉克教派衝突的可能性。但許多人依據教派衝突的思維定式出發,認定薩德爾城內居民多為什葉派穆斯林,對立的遜尼派武裝人員自然是幕後兇手。襲擊發生後不久,憤怒的薩德爾城居民和一些武裝人員走上街頭指責遜尼派武裝人員,并向空中鳴槍。巴格達北部一個遜尼派聚居區已經遭到了報復性的迫擊炮襲擊,造成至少10人受傷。

  其次,薩德爾城地位特殊,更容易刺激什葉派武裝人員的神經。薩德爾城是什葉派宗教人士薩德爾領導的民兵武裝“邁赫迪軍”的一個據點,而他們又被指責直接參與教派仇殺。因此,發生在薩德爾城內的血腥襲擊事件無疑會讓“邁赫迪軍”展開報復性襲擊,使兩大派別陷入新一輪教派仇殺。

  伊拉克局勢走向表明,無論是伊拉克政府的全國和解計劃,還是美伊聯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都未能改善伊拉克安全局勢。看來,這次駐伊美軍和伊拉克政府似乎也很難壓制什葉派武裝的報復性情緒。

  緊急措施能否持續有效

  文章表示,薩德爾城連環爆炸事件發生後不久,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副總統哈希米、什葉派政黨領導人哈基姆和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哈利勒紮德緊急舉行會談。隨後,分別代表庫爾德人、遜尼派和什葉派三大陣營的領導人在國家電視臺發表一項聯合聲明,號召人們保持冷靜和剋制。

  為防止可能出現新一輪暴力襲擊浪潮,伊拉克內政部已宣布在巴格達實施無限期戒嚴,巴格達國際機場也被無限期關閉。戒嚴令自23日晚8時開始生效,戒嚴期間行人和車輛一律禁止上路。

  本月初薩達姆被判刑前後,這種安全措施曾經在巴格達實行過,暴力活動一度得到遏制,但戒嚴解除後,暴力襲擊又在巴格達頻繁發生。

  人們不禁會問:籠罩在伊拉克上空的暴力陰霾何時才能徹底散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