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家:中日韓合作,經濟應先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6 12:06:36  


  中評社香港11月26日電/25日在北京出席東亞論壇的國際問題專家認為,東亞經濟的整合所帶來的好處將遠遠超過政治上的障礙,中日韓三國未來應堅持經濟先行,維護東盟主導現實機制,同時要加強對話、協調與合作,來推動以三國為核心的東亞合作進程。 

  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東亞研究中心主辦的2006東亞合作論壇25日在北京召開,近百名來自中日韓三國的國際問題專家聚集一堂,就中日韓關係與東亞共同體建設發表意見。
 
  據香港文匯報今日報道,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大使在論壇上指出,2006年是中日、日韓關係出現轉機的一年,中日韓關係的改善,有利於本地區以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他強調,東亞已成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區,三國應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共同利益,妥善處理矛盾與危機,並要重新認識東亞文化的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金熙德認為,總體思路上,中日韓應堅持先易後難、經濟先行的步驟,加強對話、協調與合作,推動以三國為核心的東北亞合作進程。 
 
  金熙德說,在經濟合作上,當前特別應抓緊推動自由貿易區和能源、環保合作,把建設東北亞共同體的第一步目標鎖定為建設自由貿易區和能源、環保共同體;在包括朝鮮半島無核化在內的地區主要安全目標上,中日韓應從維護地區穩定、構建和平機制的目標出發不斷加強對話、協調與合作;此外,中日韓應與美國、俄羅斯及其它相關國家一道推動東北亞合作。 

  韓國國會議員、前產業資源部長官鄭德龜則表示,東亞一體化是政治上的決定和時間上的問題。雖然存在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制度不同,合作經驗不足,政府主導經濟管理方式,經濟規模差距等問題,但如果充分認識到區域內交易比重和開放程度,文化上的同質性,區域內經濟融合的發展,金融合作的發展等因素,就完全有可能實現。 
 
  另有中國專家指出,日本目前正處於國內政治右傾向化、大國意識膨脹化、對華政策強硬化時期,因而難以真正與中韓共同推動區域一體化,而中日政治關係的惡化,將可能拖累東亞合作進程。 

  金熙德表示,中日韓三國的經濟規模佔東亞經濟的約90%。就經濟實力而言,中日韓強於東盟,東北亞強於東南亞。但迄今為止,東亞合作進程始終由東盟主導,中日韓三國只是尾隨其後的參與者。對此,金熙德指出,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中日韓三國間的一體程度遠遠低於東盟。他認為,外交政策的差異,是中日韓三國未能在區域合作上充分發揮作用的基本原因。他還強調﹐日本堅持奉行“以日美同盟為基軸”的外交路線,一貫把前者凌駕於後者之上﹐因而難以真正平衡日美關係和東亞合作的關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經濟外交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姜躍春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眼光是全球的,而非地區的,日本的對外投資和貿易重心都不在本地區。日本今後究竟是繼續脫亞入歐還是回歸東亞,定位並不清楚,這就決定了日本對地區合作的態度是被動和消極的,某種程度上是在中國的壓力下亦步亦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