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日月光被收購所預示的台灣經濟惡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7 21:41:08  


  中評社香港11月27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上周五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廠商日月光公司宣布將被美國凱雷集團收購,同時從台股下市,這個消息震撼了台灣島內。因為,這預告假如如政策再不調整,這將可能是台灣優質企業“連根拔起,放眼全球”逃亡潮的序曲而已。 

  這個收購案,與九月底的外商渣打銀行收購新竹商銀,有相同的情境與狀況考量。竹商銀之根新竹,在新竹科學園區有廣大而深厚的客戶群;但受限於政府政策,不能往大陸發展;而在島內,相對於十四家大型金控,竹商銀競爭吃力,前景黯淡,此所以竹商銀家族終是忍痛割捨祖先基業,賣出全數持股的原因。

  至於日月光,雖然已是全球最大封測廠,但在其競爭對手、排名第二的艾克爾在大陸積極布局下,扁政府對封測產業赴大陸投資處處設限,所開放的低階製程已不足以維繫其全球競爭力,展望前程亦堪慮。張家終而放棄廿年的經營,以賣出股權、加入凱雷團隊,以換取日月光赴大陸投資的自由度、追求日月光的永續經營。 

  社論說,為何這些事情都發生在現在?因為從兩岸產業發展面看,其實企業都已到不得不作抉擇的關鍵。十多年前戒急用忍政策開始緊縮大陸投資時,大陸產業發展仍相對落後,除了勞力密集產業外,大陸全力發展者為資本密集的傳統產業─如石化、汽車,因此,台灣產業命脈所繫之高科技產業仍能好整以暇,無迫切之危機。但近年大陸在政策導引、全球資金與技術挹注、跨國企業紛紛赴大陸投資設廠之後,其高科技產業已有飛快的發展。而在經濟快速成長下所成就的市場,更引無數企業競相折腰。但台灣企業卻被政府政策綁死在小島上,毫無伸展的餘地。 

  台積電好不容易取得政府同意,以舊機具折舊方式赴大陸設八吋晶圓廠,製程技術且限制在○.二五微米;但大陸全力扶植的中芯半導體,雖然技術仍落後台積電,但早已有十二吋廠、製程也進入○.○九微米的技術。日月光所屬的封測產業,扁政府開放者為低階製程,早不敷市場需要。中芯曾找日月光合作,但受限於政府政策,等不到日月光,最後只有找其他封測廠合作。至於金融業,在大陸入會承諾馬上要全面開放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之際,台灣的金融業卻也在政策禁止下,連個起碼的起跑點都卡不到。此所以業者紛紛出脫持股給外資,同時轉下市以追求“自由之身”,尋求企業更長期的發展之原因。 

  社論指出,再看看台灣的資本市場,這個曾經是全球最火紅的股市,去年新上市掛牌的企業家數已是負成長,少了六家;今年截至十月底止,還是負成長,較去年底減少三家;但同時間四小龍中的其他三小龍,則都有二十家以上的成長。今年,台灣總上市企業家數已被新加坡趕上,在四小龍中居最後。 

  何以致之?因為扁政府的四十%赴大陸投資上限的政策。這個限制讓在深耕十多年、正要進一步擴張、需要資本市場支持的台商,根本無法回台上市;這個限制,也讓島內大型上市企業,無法進一步擴張大陸的投資,以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在大陸甚至全球市場一爭高下。結果,還在島內的企業,選擇被收購、下市;在大陸的台商,選擇在星、港上市,否則,哪來上百家台商企業在香港排隊等掛牌?今年以來,預估被收購而下市的企業,就讓台股少了二千五百億元市值。台股,有多少個二千五百億元可能揮霍? 

  社論說,在全球化市場、全球運籌與布局的今日,有多少你我耳熟能詳的跨國大企業,其營收、獲利、甚至生產基地、出貨地區,有半數以上都來自其母國以外?而其所以被視為某國企業,就是因為其在該國掛牌上市。因此,在那裡掛牌,企業的根就在那裡。而其獲利、帶動的產業關聯、對資本市場的提攜助益,都是回饋到掛牌的母國市場。當各國爭相爭取優質企業前往掛牌時,台灣政府卻以“明為根留,實為拔起”的政策,把企業往外推。 

  遺憾的是,面對日月光帶來的警訊,台灣經濟部仍說“代表外資對台灣有信心”之類的粉飾太平語;金管會則以金融產業的收購規定為例,說高科技產業的收購不需要主管機構同意,“是否適宜值得商榷”,言下之意未來高科技產業要收購也要政府同意才可。就是這種管制、限制、唯政府是“王”的心態,才把台灣產業、經濟、資本市場搞到今日田地;官員不思該放鬆、放手,反而是考慮以更嚴格的管理方式綁住企業。可能嗎?可行嗎? 

  社論最後說,外商收購日月光一案是否完成,仍有待觀察;但本案對政府兩岸政策、台灣資本市場,卻是一個嚴重的警訊。政府如不能正視其含意,並對政策作大幅的調整,它可能是台灣產業與資本市場邁向“一路下坡”的一個分水嶺!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