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廣州11月29日電/據香港媒體報道,人民幣前日兌美元一舉衝破7.85的重要心理關口,首次進入了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兌換保證範圍,而在部分中資銀行,每百港元現鈔的買入價更已跌穿100元人民幣,意味港元已較人民幣弱。不過,香港金融管理局重申支持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言人稱,有關制度一直行之有效,在考慮經濟週期同步性,及內地、香港經濟發展的因素後,美元仍然是港元最合適的掛鈎對象。
人民幣兌美元破7.85,意味著已進入港元兌美元的7.75~7.85兌換範圍,下一步將朝7.8的聯繫匯率水平邁進。
工銀亞洲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稱,人民幣破7.85元,只會產生心理影響,不會對港元匯率構成壓力。他說,人民幣與港元屬兩種完全不同的貨幣制度,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相信突破7.85後也不會引發大量港元轉投人民幣的現象。
星展銀行高級投資策略顧問陳寶明認為,即使人民幣已升至港元兌換保證範圍,也不會對港元信心構成影響,因為當局早已表明無意與美元脫鉤,內地正進行宏調,亦不希望港元出現大變動,人民幣是非自由流通貨幣,港元難以與人民幣掛鈎。
他又認為,雖然港元較人民幣弱,但不會影響港元的地位,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為外幣,港元仍具有優勢。
另據廣州日報報道,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日前表示,如果不進行結構性調整,單純依靠人民幣升值來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減少貿易順差進而緩解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顯然是不可取的。事實上,在中國特色出口產品結構下,人民幣升值將使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加工貿易成本降低,進而將推動出口的繼續增長。這也是近來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外貿順差不降反升的原因所在。
她認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應與中國的經濟持續發展相適應,目前首要的是加強匯率機制改革,而匯率改革重在推動匯率向市場化發展,而決不簡單只是升值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