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要費”“特別費”爭議 蘇:不應個人承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9 15:19:47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台“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在“行政院會”報告“國務機要費及特別費制度之沿革及改進報告”,"法務部"也提出法律諮商意見。"行政院長"蘇貞昌說,舊時代不完備制度出現的意外陷阱,沒有理由讓它造成新災難,"歷史演變帶來的不同評價,不應該由任何個人去承受"。

  蘇說,機要費及特別費制度是歷經半世紀公務體系的運作機制,主計長及檢察官都指出,機要費具有特別費性質。他認為,機要費既然是因應“總統”行使憲法職權所需,本來就有較大使用彈性空間,民衆不分黨派,今天實在沒有理由因“總統”姓氏的不同,而做差別對待,更沒有理由讓舊時代不完備的制度,在民主進步、司法獨立的今天,產生新爭端。

  至於特別費,蘇表示,其支領的對象總數高達六千五百人,如再將卸任者及幕僚計算在內,人數達數萬人。首長平日專注公務,特別費報支多數交由機要幕僚循例辦理,形成慣例,也是不爭的事實。

  他強調,機要費也好,特別費也好,因為當初制度設計的背景與需要,以及相沿成習的慣例,如今竟因時代的更迭,出現意外的陷阱,顯然是歷史留給國家和人民的共業。要解決歷史留下的共業,不能清算鬥爭、惡意株連,要以智慧,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院通力合作,勇敢走出歷史。

  蘇說,陳水扁已指示朝法制化研議,全臺灣有識之士也感認同,作為全臺灣最高行政機關首長,他深知民衆這幾個月來對機要費及特別費風波的沸沸揚揚已心生厭煩,也體諒六千五百位同仁及其機要人員無端牽連的無奈,如今風波甚至漸延燒到各級民意代表、村里長領取的各項費用,如此無限攀連結果,勢必影響政務正常運轉及政府穩定,實非國家之福,也非全民樂見。

  蘇說,機要費和特別費的風波既然是舊時代不完備制度留下的共業,今天沒有理由讓它造成新的災難,這當中不能有分別心,去算計被波及的人是誰、屬於哪個政黨、哪個陣營,因為這種歷史演變帶來的不同評價,不應該由任何個人去承受,希望主計處和法務部的報告能有正面功能,開啟政府大步改革契機。

  主計長許璋瑤報告指出,長久以來,慣例上都將機要部分經費視同特別費處理。至於特別費制度,五十餘年來,基於尊重、信賴首長,均由其統籌運用,採寬鬆彈性的認定,並未對其支用範圍及內容作更明確表列,此作法相沿成習,並形成行政慣例。

  “法務部長”施茂林說,首長特別費是基於正副首長職務的特殊性、尊崇性編列的經費預算,由“首長個人”單獨支配使用,尊重其職務特殊性給予較多方便性,具有較寬廣使用彈性,慣例上不能做太多拘泥與限制。首長如超額支出,則不予增加,已由首長具領部分如未用盡,慣例也無要求須予繳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