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高鐵為何未通車就舉行通車典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30 09:47:37  


  中評社香港11月30日電/高鐵尚未通過履勘程序,不可通車,卻決定在十二月七日舉行“通車典禮”。然而,豈有飯未熟就先掀鍋蓋的道理? 

  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擇定在十二月七日舉行通車典禮,完全是一個政治動作。想像中的場面是:七日鑼鼓喧天宣示“通車”,八日所有的媒體圖文並茂,九日北高選舉接著登場,一氣呵成。這是一個如意算盤。 

  但是,七日畢竟沒有“通車”。因此屆時實際的情況卻可能是:七日的“假通車”,換來八日民意的“真嘲諷”,搞得執政團隊與高鐵當局灰頭土臉,還得擔心會不會影響九日的選民觀感。畢竟,人民曾經看過雪山隧道多次慶祝貫通及通車的場面,還不至於連這一點政治閱歷都沒有,高鐵當局難道也想測試一下輿論及民意的品味? 

  七日的“假通車典禮”,雖是高鐵當局精心安排的“選舉獻禮”,但作此決定時必定已獲政治當局的同意。然而,現在蘇貞昌已經轉彎了;他宣布,高鐵倘未通過履勘測試,他與“行政院”團隊將不會出席“通車典禮”。換句話說,如今履勘委員會既已決定高鐵必須通過“一個月零事故試運轉”,也就確定了蘇“內閣”將不會出席十二月七日的“通車典禮”。高鐵的“選舉獻禮”,主政者不領情,挑明了拒收,難道高鐵還要熱臉貼冷屁股? 

  社論指出,於是,高鐵當局宣布“重新檢討通車典禮時間”,此誠明智之舉。反正皆是政治操作,原來想藉“假通車典禮”作政治沖喜,如今卻擔心“假通車典禮”成為政治敗筆;蘇貞昌既已見風轉舵,高鐵恐也只有“見壞就收”一途。顯然這是一個政治動作,便必須評估政治上的利害得失;如今顯見害大於利、失大於得,自亦應“重新檢討”。畢竟,這台戲的主角是民進黨或蘇貞昌,主角不上場,高鐵這個龍套也就不必自討沒趣了。 

  社論表示,一向以來,高鐵的爭議分兩個層面。一是政治層面,一是專業層面。高鐵的政治層面,自起始的“政府零出資”,到如今將政府挾持綁架,不啻是政商史上醜惡絕倫的一頁。但是,這一部分已屬既成事實,人民追悔莫及。唯正因高鐵在政治層面的爭議,更不可在專業層面再告失敗;倘若連“一個月無事故試運轉”亦尚未通過,即要“通車”,或被指“履勘從頭到尾都在作弊”,高鐵如何建立其專業形象?又如何建立其專業公信力? 

  高鐵的政治形象與專業形象是兩回事,雖然政治形象欠佳,但專業形象仍可力爭上游;千萬不要為了裝點政治形象而扭曲了專業規範,更不可違背專業原則以遂政治企圖。人民對高鐵的政商操作也許無可奈何,但高鐵萬一在專業上闖出大禍,人民恐不會默爾而息。 

  政治劇本已經改了。原劇本是:七日“通車”,為選舉送利多;新劇本則是:七日“不通車”,為蘇貞昌創造形象。高鐵當局原來就是此劇的龍套,現在只有摸摸鼻子改期。 

  社論認為,其實,改期最好,高鐵應視此為擺脫政治包袱的契機。十二月七日既不舉行“未通車的通車典禮”,高鐵卸去了“選舉獻禮”的政治任務,即應努力實現一個“真通車的通車典禮”。多數人民雖對高鐵的政治形象不敢恭維,但對高鐵未來的專業表現卻皆寄以真誠的祝福與期待。 

  高鐵未來的命脈不在如何奉承諂媚政治當局,民間對專業的信任才是高鐵的命脈。高鐵,加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