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面臨“魚荒” 本地魚只夠撐兩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30 10:28:43  


香港面臨“魚荒”危機,市民不單要捱貴魚,更可能在兩個月後無魚可吃。
  中評社香港11月30日電/隨著廣東省暫停向香港出口淡水魚,香港市民目前只能靠本地魚勉強維持,但由於求過於供,致使價格上漲四成。香港魚商認為,本地淡水魚只夠供應兩個月。廣東省有關方面則表示,正追查淡水魚含孔雀石綠原因,未決定何時恢復向香港出口。

  綜合香港媒體報道,香港昨日已連續第二日沒有內地淡水魚供應,市場主要售賣本地養殖的淡水魚或存貨。新界養魚業協進會理事長黎來就說,昨日供應約一萬二千公斤本地淡水魚,佔平時約一成的供應量。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和元朗的魚市場,昨日只有本地和少量海外的淡水魚供應。有批發商表示,本地淡水魚的供應量較平日上升近一倍,但由於供應量始終不多,令價錢上漲四至五成。

  港九新界海外漁業批發商會理事長許漢文說,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只有本地淡水魚供應,供應量較平日多二至三成,售價上漲約一成。他相信,若內地一直暫停向本港出口淡水魚,本地魚場的淡水魚只夠供應兩至三個月。

  廣東省鮮活冷凍進出口行業協會發言人鄭時寧表示,未決定何時向本港出口淡水魚,對特區政府日前解釋內地淡水魚含孔雀石綠,可能由環境因素造成,鄭時寧表示,他們亦正追查原因。

  另方面,一批淡水魚商及蛋商代表昨日與中聯辦官員會面,表達近期淡水魚及蛋類食品分別發現孔雀石綠及蘇丹紅,對業界的影響。有份出席會議的豐貴堂蛋業商會理事長楊金炎表示,由於國家質檢總局對輸往本港的雞蛋,進行非常嚴謹的檢驗,延遲雞蛋輸港時間,導致現時的來貨只是正常的20%。

  餐飲業聯會代表陳永安表示,內地蛋類及魚被發現有問題後,據他所知茶餐廳影響最大,特別是早市的生意下跌2至3成。至於淡水魚問題對業界影響不大,因為食肆可改售海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