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建設八大矛盾 武器設計創新是關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30 15:44:44  


  要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在國防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就要準確把握現階段國防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現階段中國國防建設面臨以下幾個相互聯繫的主要問題和矛盾。 

  發展模式問題,主要表現為依託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與國防建設相對封閉的矛盾。在當今世界,國防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

  一是傳統的“分離”模式,兩大塊各自封閉、互不相通,前蘇聯和中國在改革開放前都屬於這種模式。

  二是現代的“融合”模式,軍用和民用兩大領域的技術、人才、資金、資訊、商品等,形成互相交流和融合的態勢,這種融合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趨勢。在這方面,近年來我們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總的來說,軍民融合的發展還遠遠不夠,基本上還處兩大建設體系相互分割、自成體系的狀態。主要表現為:在國家經濟建設中不能充分兼顧國防建設需求;軍工產業基本上也是封閉的,規模產業較小,對國民經濟帶動能力比較弱;軍隊建設也未能充分依託經濟社會發展。在這方面的差距意味著我們還沒有建立起與資訊化戰爭相對應的資源保障體系。資訊化戰爭條件下的對抗,集中表現為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對抗。這種對抗,要求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必須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以國家整體實力支撐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資訊化戰爭條件下,只有以整個經濟社會為依託進行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才能保證以本國能夠以最先進、成本最低的物質技術力量保障國防建設。這方面我們長期落後於世界,潛伏著巨大的隱患。

  投入規模問題,主要表現為資訊化建設任務艱巨與財力投入相對不足的矛盾。國防資訊化建設通常需要巨額投入。近些年來,世界主要國家推進新軍事變革,發展資訊化軍事力量,國防投入增長較快。在1996至2003年之間,美國共投入軍費近2.5萬億美元,其中40%,即約有1萬億美元直接用於軍事變革。其他40多個搞新軍事革命的國家也都加大了國防投入。中國這些年來一直很重視國防投入,投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是,現有投入水準與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的要求還有相當距離。2005年我國的軍人人均軍費為1.3萬美元,美國為35萬美元,英國、日本、法國和德國都是10多萬。這就是說,在軍人人均軍費支出上,美國是中國的30倍,英國、日本是我們的10倍多。這樣大的差距說明我們在軍事變革中處於絕對劣勢。今後,雖然我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也會不斷加大對國防建設的投入,但由於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很低,財力也很有限,國家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因此,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需求與經費供應相對不足的矛盾將會長期存在。 

  建設效益問題,主要表現為現有的國防建設效益與國防現代化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近年來,我國國防建設效益有了顯著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著整體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問題。忽視算經濟帳,不計成本、不講效益的問題依然存在。現有費用投入的結構效益還不能有效支撐軍隊資訊化建設,技術軍兵種建設的投入比重一直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軍事力量結構的不合理,使板塊式結構特徵更為突出。此外,國防費保障攤子過大,重複建設依然存在,存量資產利用率也比較低。所有這些,都降低了國防開支的使用效益。 

  要素建設問題,主要表現為武器裝備發展與其他要素發展不協調的矛盾。國防建設的基本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武器裝備、軍事人員、體制編制、軍事理論。這四者之間必須全面協調發展,一旦不平衡就會引起軍事系統的失調,嚴重的不平衡還會造成嚴重後果。當前,我國武器裝備建設儘管與世界先進水準仍存在較大差距,但畢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在很多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相比之下,軍隊官兵科技素質偏低,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不足,組織體制改革與資訊化條件下國防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和矛盾比較突出,領導管理體制和治軍方式仍需進一步發展創新。 

  創新能力問題,主要表現為軍事創新的迫切要求與國防建設創新能力不強的矛盾。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關鍵在於創新。當前,中國國防建設中的管理、體制、技術和理論等方面的創新能力都有待提高。其中,武器裝備建設中的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尤為突出和迫切。應當說,近年來,中國武器裝備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總體上仍然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尤其在動力系統、關鍵性原材料和集成技術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一些先進的設計技術、實驗驗證技術還不能滿足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以軍工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的基礎研發和生產能力不強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政策制度問題,主要表現為國防和軍隊體制改革與社會深刻變革不相適應的矛盾。中國國防和軍隊的建設與改革是在國家社會總體變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為軍隊建設與改革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同時,有關軍隊的某些政策制度與市場經濟環境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凸顯。軍人的主體地位、價值觀念、軍隊的榮譽感也面對新的挑戰和新的問題。從問題的根源上看,固然有一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問題,但更多地還是屬於政策、制度、機制方面的問題。當前,武器裝備採購制度和機制、軍工管理體制、醫療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幹部福利待遇制度、社會化服務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滯後於社會變革的大趨勢。 

  平戰轉換問題,主要表現為國防動員能力還難以適應戰略機遇期內應戰應急能力建設發展的矛盾。近年來,我國國防動員體制和能力建設成效顯著,但是,有關動員的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後,應戰動員與應急動員在體制機制上仍未能有機結合起來,迫切需要在突出動員建設的整體性、增強動員建設對市場經濟的適應性、提高動員建設的規範性、推動動員建設手段的資訊化等方面尋求突破。 

  人才建設問題,主要表現為現有人才建設狀況與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

  一方面,中國軍官兵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優良的思想作風和堅忍不拔的戰鬥意志,素質在不斷提高,但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矛盾。比如,官兵的文化科技素質有待提高,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比較短缺,人才培養的效益也需要提高,等等。這些差距反映出軍隊人力資源建設距離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和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

  另一方面,國防科技工業人才建設的問題也非常突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防科技工業產出高新武器裝備能力的提高,也影響了科技工業作為國家戰略主導產業牽引和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能力。 

  上述問題和矛盾構成一個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矛盾群。它說明,儘管中國國防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總體上還不能適應資訊化、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的需要,距離應對新環境、迎接新挑戰、履行新使命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顯然,要破解這個矛盾群,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的發展思路、科學的發展模式、科學的發展方法來統籌兼顧,協調解決。(來源:學習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