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提升“四大流量”,保香港優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02 10:06:23  


曾蔭權表示,要加強香港作為“中介人”的地位,須提升資金、貨物、資訊和人才的流量。(港府新聞網圖片)
  中評社香港12月2日電/隨著內地經濟發展迅速,很多人都關注到香港被“邊緣化”的危機。曾蔭權昨日指出,香港未來維持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四大流量”--資金流、貨物流、資訊流及人才流。而目前的局面是“有危亦有機”,故他提出了在該四個範疇的多項方針及措施,望能充分把握國家“十一五”規劃所帶來新的機遇,提升香港的地位。 

  據香港政府新聞網消息,曾蔭權昨日在《香港經濟峰會2007》論壇上致辭時指出,香港社會過去一直爭論“國際化”與“融入內地”是否兩條不同的發展路線,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改革步伐愈來愈大,有關爭論已經煙消雲散,“當中國崛起成為全球化經濟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所有國家都在思考如何令她們與中國的經貿、金融的關係更好。”

  香港一直擔任當了中國內地與世界的中介人或“旋轉門”的角色,這也是香港成功的重要關鍵,但面對新形勢,曾蔭權坦言:“當中國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加入WTO,並全面開放內地市場之後,香港賴以成功的中介人又或者是旋轉門的角色還有存在價值嗎?是值得繼續依靠嗎?”

  香港要繼續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香港能否把握“危中之機”。曾蔭權引述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馮國經所言,香港要保持競爭力,必須關注“四大流量”:貨物、資金、人才與資訊,只要維持其暢通無阻,香港自然可以繼續發展。對此,曾蔭權深有同感。 

  他說:“香港只是一個小地方,一個城市。我們不是源流亦不是源頭,也不是流量的最後目的地,但只要貨物、資金、人才與資訊都匯聚這裡,流進流出,中介人或旋轉門的角色才得以維持……我們必須令我們本身作為中介人、旋轉門的角色更蓬勃及優秀。” 

  因此,特區政府的未來策略,便是要加強與內地在“四大流量”的流通,充分把握國家十一五規劃所帶來新的機遇,保持並加強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的地位。 

  在“四大流量”中,曾蔭權認為香港在“資金流”上已經清晰的定位:“我們的目標是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亞洲區內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不能視內地企業利用本港作集資平台為理所當然的事”,特別是區內其他金融中心,包括上海、北京、新加坡等。“香港對於這些新的挑戰,絕不能掉以輕心”。 

  同時,他在物流、資訊流及人才流方面提出了多項方針及措施,包括增加與周邊地區的機場及港口溝通、聯盟,交通網絡的聯繫,以產生協同效益;加強香港作為國際性的展覽和交易平台,並建設兩地信息網絡的連繫及相關基礎設施,並研究吸納更多其他國家及地區,特別是內地的優秀學生,及加快推行和擴大現行輸入優才計劃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