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建“國防部” 為發展核武鋪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03 09:35:46  


  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環球時報載文說,11月30日,日本朝著所謂“正常國家”的方向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當天日本眾議院以高票通過把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的相關法案。法案規定,自明年1月開始,防衛廳不再隸屬於內閣,而升格為“防衛省”,即通常所說的國防部。從此,日本自二戰以來一直受到嚴格限制的防衛部門,將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成為國家“部級”單位。在不少日本人看來,像別的國家一樣設立“國防部”是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重要標誌,但用日本媒體的話說,這意味著這個國家“軍事的味道將會突然增強”。日本的這一變化不可能不引起世界的關注和警惕。

  自衛隊的權力大增

  報道說,11月30日下午,關於防衛廳升級的相關法案被緊急列入日本眾議院全體會議的議程,儘管有共產黨和社民黨表示反對,但由於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以及最大在野黨民主黨的議員都投下贊成票,法案在眾議院順利過關。

  在眾議院通過之後,防衛廳升級法案被移交到參議院。日本媒體普遍認為該法案今年年底之前獲得參議院通過幾無懸念。日本政府也表示,成立於1954年7月的防衛廳將在明年1月正式升級為防衛省,防衛廳長官也同時升格為防衛相。

  文章指出,這次的法案不僅將防衛廳從原來的廳局級單位升格為部級單位,而且還把原本屬於自衛隊“附加性任務”的國際緊急援助活動、聯合國維和行動,以及基於《周邊事態法》的後方地區援助活動改為自衛隊的“本來任務”。這意味著今後日本自衛隊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海外參加維和行動,不再需要在國會進行冗長的討論,更不會遭到輿論的質疑。不過,在民主黨的要求下,眾議院在通過防衛廳升級法案時附加了 “今後要徹底執行文官領導”的原則。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防衛廳隸屬於日本內閣,如果升格為省,可以作為獨立的預算單位,有助於提升防衛廳擴大編制和提高人員待遇,也有助於提高防衛廳在國家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

  《朝日新聞》發社論反對

  報道說,日本輿論對此事的看法不一,保守媒體積極歡迎防衛廳升級,中間派的媒體只是做客觀報導,而傳統上被認為是左派的媒體則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11月30日出版的《朝日新聞》發表了題為《再次反對防衛廳升級》的社論。社論說,與過去相比,日本國民對於自衛隊和防衛廳的評價的確有所提高,防衛廳升級之後也不一定代表日本要復活戰前的軍國主義,但日本戰後選擇走和平道路的決心將受到質疑。社論說,“戰後60年”更應該被認為是“不戰的60年”,我們希望防衛廳一直存在。如果變成防衛省,那麼這個國家“軍事的味道將會突然增強”。日本是在反省了慘澹的戰敗這一歷史之後才選擇走新的和平發展的道路,多數國民對此也表示贊成並一直支持日本的和平道路。如果能意識到如此重要的一點,就不應該把防衛廳變成防衛省。

  前一天晚上,日本朝日電視臺在報導防衛廳升級一事時說,于上周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45%的日本國民不支持升級,支持的只有29%。該電視臺的新聞評論員說,輿論對於防衛廳升級還是比較慎重的,日本政府當初設廳而不設省有著深遠的考慮,現在不能輕易拋棄當時的考慮。

  不過,從11月30日投票的情況可以看出,日本政界大都支持防衛廳升級。占了日本國會絕大多數席位的3個政黨都表示贊成,反對的只有日本共產黨和社民黨,而這兩個黨在眾院480席中總共只有16席。從記者平常所接觸到的日本官員、學者、記者來看,大多數人也都支援防衛廳升級,他們最主要的理由是戰爭已經過去了61年,日本可以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了,別的國家都有國防部,日本也要有。

  專家:日本的政治氣候在變

  文章說,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決議獲得高票通過,就連在野的民主黨也投票贊成,反映了日本國內的政治氣候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後繼表現是,防衛系統將在優化防衛經費、提出防衛政策等方面,在日本國內政局中握有更大的發言權。

  文章指出,歷史上,日本曾一度窮兵黷武,並擁有世界最強大的陸、海軍。二戰後期,日本當時可動員的兵力接近千萬。戰後,聯合國對日本實施“非軍事化方針”,不允許保留軍隊,只允許保留少量的保安隊和警備隊,1954年7月正式改編為自衛隊。當時,自衛隊有5項任務,主要是應對國內突發事件以及救災等,這就是所謂自衛隊的“本來任務”。可以說,自衛隊過去的歷史基本上是救災史。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日本不斷突破戰後體制。從上世紀90年代日本通過向東南亞國家派遣維和部隊,使自衛隊最初踏出國門,到現在自衛隊長時間駐紮伊拉克,海上自衛隊艦隻常年在印度洋遊弋,這些原來被視為絕對禁區的行為,如今都變成了自衛隊的“本來任務”。儘管自衛隊的絕對數量沒有大幅增長,維持在20萬人,但日本可謂走了一條精兵之路。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裝備和噸位,不僅在亞洲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號海軍大國。

  金熙德教授認為,防衛廳升格之後,日本軍事力量加強的進程會放快步伐。在擁有這樣一支防衛力量之後,一個與亞洲和諧相處的和平的日本,與一個總是想通過否定二戰侵略歷史而走上“正常國家”道路的日本,給亞洲各國帶來的影響,將是完全不同的。從近期來看,日本威脅周邊國家安全的可能性不大。但從長期來看,日本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正視二戰侵略歷史,奉行睦鄰的外交政策;二是否認二戰侵略歷史,在歷史上向右傾方向邁進,進而帶動現實政策的激進化。這兩股力量在日本此消彼長,值得我們好好關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學者劉軍紅在談到防衛廳升格的作用時則說,名稱的變化,意味著機能已經發生變化。一方面,在日美安全同盟中,日本安全防衛的獨立性、自主性會有所加強,另一方面,日本在政府開發援助、維和等之外,又多了一種外交手段。

  麻生又提發展核武

  11月30日美聯社發表了一條醒目的新聞,標題為《日本有能力製造核武器》。報導稱,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當天在國會說,日本已經掌握製造核武器的技術,雖然現在還沒有計劃做這件事。他還強調,擁有最低限度的防禦武器並不是憲法第九條不允許的,和平憲法並沒有禁止日本擁有核彈。

  美聯社認為,麻生的講話聽起來比上個月日本防衛廳長官久間章生的話要強硬得多,久間章生當時說,“日本已經有先進的技術和導彈能力,所以我們真的有可能製造核武”。美聯社同時也報導了社民党一位議員批評麻生公開擁核的討論。這位議員質問外相說:“現在國際社會非常關注日本擁有鈈的情況,作為一個外相,麻生,你有沒有意識到在這個時候說‘對日本來說擁有核武器不是一件壞事’會造成怎樣的全球性影響?”

  奇怪的是,當天日本幾乎沒有媒體報導這條新聞。分析人士認為,借著炒作朝鮮試爆核彈的危機,日本有些政治家已經把社會輿論引向一個極端,增強軍備不再是禁忌的話題,甚至於有政客頻頻挑戰日本“無核三原則”。儘管之後往往會有日本政要出來滅火,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日本國內政治環境確實在變。從這個角度看,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無疑增加了軍事因素在國家戰略中的比重,對當今的日本年輕人也將產生一種政治導向作用。

  文章最後發出警告說,就像防衛廳升級經過了不可能到可能的過程,儘管日本發展核武現在看起來還有很多壓力,但久而久之,日本政界人士就可能從反對轉向支持。在即將成立防衛省之際,日本政治家又吵著要討論發展核武器,人們不禁要問,日本是否已打算徹底拋棄戰後的和平主義道路了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