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自由時報今天特稿說,翻開謝長廷的從政經歷,宛如一部民進黨發展史,從他一九八○年擔任美麗島大審辯護律師,隔年與陳水扁一起參選台北市議員,一九八七年他以黨外公政會秘書長身分,參與組黨,並採用他的建議命名“民主進步”黨,解決因冠名“台灣”導致被“抹黑”為台獨的爭議,早在二十年前就展現了他足智多謀與協調功力,他在黨內的地位,更被陳水扁譽為是民進黨史不可或缺的人物。
特稿說,謝長廷的人生之路相當坎坷,幼時因家道中落,家中常有債主上門逼債;他高中被退學,卻以高職生之姿考上台大法律系;他曾“立委”高票落選,參選首次民選“總統”的彭謝配也慘敗,台北市長黨內初選長扁之爭落敗後,又因宋七力事件重創形象,但他的韌性十足,屢次起死回生,對自己的人生,謝長廷經常說,“我是打鐵街出世的囝仔,一日三煉、三日九煉、九煉成鋼”。
不同於其他政治人物仰賴幕僚與非政治圈人士建立關係,他雖不是客家人,卻通過客語認證,曾是體操選手的謝長廷也喜好運動,熱愛藝術、電影觀賞,讓他與藝文、體育界人士關係深厚,無須他人引薦,今年八月市長選舉熱鬧開打,他卻放下選舉行程,跑到紐約看王建民比賽,不只蔡明亮、吳念真、紀政、趙士強是他的好友,連王建民都一度想幫他站台。
今年初,“行政院長”謝下蘇上,黨內很多人認為謝長廷政治生命即將畫下句點,他毅然決定參選台北市長,在北市藍大綠小的格局下,他自嘲是“一人苦能讓眾人樂”,當成是“作功德”。
特稿分析指出,為吸引中間選民認同,謝長廷的選戰不靠天王加持,而謝系子弟兵更是火力全開,使得對手疲於應付,選戰末期更成功主導新聞議題,雖然未能造成泛藍分裂,卻也成功達到牽制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效果,迫使馬英九必須南北奔波,使得民進黨保住南台灣最重要的灘頭堡,更創下泛綠北市議員席次歷史新高,謝長廷的未來,就像昨晚謝總部震天價響的“選總統”呼聲,往二○○八年“總統”選舉繼續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