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才有梅花便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2 12:13:42  


  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時事評論員劉迺強今天在信報撰文,談香港選委會選舉。以下為其文章主要內容:

  上星期路過中環,見到余若薇於大道上大聲為梁家傑助選。一聽之下,原來她和公民黨整個決策層都是我在《南華早報》文章的擁蠆,完全採用了我的觀點,鼓吹特首選舉需要有競爭。我絕對不介意公民黨侵犯我的知識產權,請隨便免費使用我的創意,我更歡迎他們“轉軑”,落力參加這個他們在一年之前還誓死反對的“小圈子選舉”。我向來都建議反對派不時要把腦袋裡過時的東西拿出來曬太陽,擇善才固執。但把這行動美化為“反對小圈子選舉,跟梁家傑參選特首,兩者不但沒有衝突,而且渾然天成,自為一體。”則只有“大話精”(spin doctor) 才可以板著面孔說出來。這樣說來,最反對“小圈子選舉”的,應該是曾蔭權、愛國愛國人士和八百名選委。

  回想我最早於九月初提出特首選舉即使是陪跑,也要有人出來競爭這觀點時,左右雙方都不以為然,認為毋須為競爭而競爭,這樣做一無意義。只是梁家傑一出來,許多“中立”的和親泛民的評論員卻忽然一窩蜂替“為競爭而競爭”辯護。如今選委會選舉剛過去,大家回味一下,當有“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之感,自會明白到即便是為了競爭而競爭,也是有其一定的意義的。回顧過去,第一屆推委會設立於回歸之前,根本沒有在香港進行選舉的機制存在;第二屆董建華爭取連任,全港上下都沒有勁,選委會雖然由四百人增加至八百人,但選舉缺乏氣氛。如果沒有“為競爭而競爭”的梁家傑出來襯托,第三選委會那有這回競選的味道?

  首先,今次有二百三十七個合資格參選人,爭奪四百二十七個需更投票的委員席位,平均有超過兩個人爭一個席位,而且投票率也比上次的一成九高了超過七個百分點。如果說市民普遍不熱衷參與這次選舉,怎樣也說不過去。

  而參選者的表現,也遠較上一屆認真。我在填寫參選文件時,在“政綱”之上留了空白。當時心想,當選舉委員的,唯一的任務就只有一項:投票選特首,還有什麼政綱不政綱的?難道我要填“我投某某一票”為政綱嗎?反正我們政協內部習慣了協商,不會有什麼激烈的競爭,而且這界別裡每一個選民都熟識所有候選人,不填也罷。

  事後我再看看本界別和其他界別候選人發表的政綱,字數雖然不多,卻是洋洋大觀,議題十分廣泛,絲毫不局限於“民主”的構陷之中;我才驚覺自己的意識已經被單一議題政治腐蝕了而不自覺,也真要承認落於形勢之後,要換換腦袋。選舉委員會候選人的政綱,在於鳴志,趁此難得的機會,公開表達自己在政治、社會、經濟、民生各方面的訴求。這樣做,一方面是供選民參考,希望他們會據此作出其神聖一票的決定,投他當選委。另一方面,這也何嘗不是香港民意的集中表達。特首候選人當然可以拿來作參考,制訂其政綱;當選特首的,更應把這些意見建議仔細參詳,作為未來五年治港的南針。

  一些估計競爭激烈的界別,參選者紛紛組成各種形式的競選同盟,印制“投票提示卡”,互相增益票源,一些較為積極的,更自掏腰包寄出印刷品;我更收過其他界別發出的電郵、電話短訊等拉票。其中高等教育界,一方面因為僧多粥少,四十九人爭二十個席位,其次參選者和選民普遍民主意識水平高,再加上工作地點集中,這一界的候選人花樣百出,更在一些院校之內作競選論壇,在學生面前公開辯論。為了拿到一張決定下屆誰當特首的選票;不,應該說:在明知選舉結果的大前提之下,為了爭取這只不過是名義上的權力,竟然如此落力演出,我也得要改變一些我對這兩個選舉的一些成見。不管其出發點如何,這就是主人翁精神,這就是香港民主發展的健康動力,這就是我們希望的寄託。沒有梁家傑出來提供這縱使是表面的競爭,我可以肯定,是不會出現這感人的局面的。儘管我與公民黨政見不同,對他們一些做法十分不以為然,但對於公民黨推梁家傑出來陪跑,我是充分肯定的。

  市上捕風捉影的說胡錦濤指示曾蔭權要搞好選委會選舉(之後說要搞好兩次選舉) ,是對梁家傑下“封殺令”。如上分析,梁家傑落場陪跑,完全無損曾蔭權大比數當選連任的結果,只會令曾蔭權贏得好看,也令中央在落實“港人治港”的民主發展上表現得光采,中央為什麼要對梁家傑下“封殺令”?再說,若中央認真的要“搞垮民主派,搞臭梁家傑”,這命令要起碼早在大半年前下。今天到選委會參選報名都截止了才這樣說,大局已定,中央這“封殺令”下得也太晚了點吧!胡錦濤真的下“封殺令”,關起門來吩咐曾蔭權便是,哪有會大張旗鼓地白紙黑字放在新聞稿中,唯恐天下人不知的?

  對於毫無實際威脅的“民主派”和梁家傑,竟然勞煩到國家主席上心,要親自和公開頒布來遲了,因而無法執行的“封殺令”,不也太把中央政府和國家主席描繪得太窩囊,也太自己臉上貼金!如此不合邏輯的捕風捉影式推斷,則然也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地成了香港評論界的主流觀點,你叫“阿爺”在哭笑不得之餘,又如何能嚴肅的對待香港主流傳媒?民智如此不開化,如何能早點讓香港普選?“人必自侮,而後人能侮之”。自稱熱愛民主的朋友們,請自重點吧!

  胡錦濤這番話,事實上只要將心比己,嘗試從一個國家主席的宏觀角度看,就只有一個解讀:搞好這兩個選舉,把它們搞得高水平,千萬不要出什麼問題,砸了“一國兩制”這個建立得不易的金漆招牌。胡錦濤之所以要把他對曾蔭權這指示公開,是公開定了高標準、高要求,目的是呼籲香港市民首先共同努力,幫助曾蔭權完成這一任務。因為沒有香港市民的全力支持,單是曾蔭權一個人、加上特區政府和中聯辦、以及愛國愛港陣營,都不可能把這兩個選舉搞得盡善盡美的。其次是要求香港市民作民主監督,指出不善之處,要求改進。真正熱愛民主的朋友們,我們應要對胡錦濤這公開呼籲,作出積極的回應,協助曾蔭權和特區政府把這兩個選舉搞好,藉此給中央對香港民主發展更多信心。這樣做,對香港民主發展,一定有好處,起碼沒有壞處。

  現在第一個選舉結束了,在大家努力之下,成績尚可,我給它七十分。至於第二個選舉,公民黨和梁家傑大有改進的餘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