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授:人民幣升值對全球經濟發展影響不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3 16:13:02  


  中評社廣州12月13日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菲爾普斯認為,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將會使中國工業產值增加,但是對於中國經濟以至全球經濟的發展沒有太大影響。

  據世華財訊援引21世紀經濟報消息,作為06年新鮮出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73歲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菲爾普斯對中國經濟發展十分關心。談到人民幣升值對中美貿易的影響時,菲爾普斯預計,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反而會令中國的工業產值增加。因為廠商為了與其它生產國競爭,會減價以抵消部分升值的影響,但為了維持合理利潤,會增加生產以達到同樣的利潤金額。 

  菲爾普斯認為,人民幣升值對於中國經濟以至全球經濟的發展,影響不大。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經濟如何持續發展,進而帶動全球經濟。在回顧了歐洲的發展模式之後,他建議中國選擇創業型經濟發展模式。 

  菲爾普斯表示,很讚賞中國的經濟發展策略。但是當中國的技術水平追趕上了美國,是否意味著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追趕上美國?菲爾普斯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他以歐洲為例,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歐洲和美國之間幾乎沒有技術差距,然而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歐洲的生產力水平每年都下降,目前歐洲的勞動力市場和金融市場中還存在大量不良運行的機構。技術和生產力的差距問題,更多來自歐洲機構的低效率。 

  菲爾普斯指出,存在另一種定義上的“發展”,即通過知識傳播,尤其是知識增長而實現的發展。他引述哈耶克的觀點說,對生產力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是技術、生產方法和其它從課本上得到的正規知識。而經濟生產中很大一部分知識是從經驗中得到的知識。經驗很難在公式中轉換,而且經驗的傳播速度也很緩慢,因為它可能被經驗的擁有者壟斷。 

  菲爾普斯進一步闡釋,一個有創新力和企業家精神的經濟體對社會的真正價值,可能就是上述過程本身。當相當數量的勞動力為創新技術的發展解決問題,尋求將"創新"市場化的時候,他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增加知識,發掘自身潛在的才能,自我發展和成長。 

  目前菲爾普斯研究的主題之一是創業型經濟??讓大量勞動力參與到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結果之一是通過創新實現生產力的發展。在更高階段的經濟發展中,國家需要創業型經濟發展模式,以便從發展過程中享受到更大的樂趣。 

  菲爾普斯提出了兩種途徑來論證這種創業型經濟模式的合理性。其一,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有自我表達和自我實現的權利,需要被誘惑著去做新的嘗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他們限制在一個特定的一成不變的機構內是不公正的。其二,創業型經濟發展模式對大家都有好處,能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各種水平的工資,因為各種類型的創業型經濟行為都要消耗勞動力。 

  菲爾普斯強調,創業型經濟要保持高度創新和良好的方向,必須具備一些先決條件,譬如具有創新能力的勞動力,具備學習能力的消費者,這兩者都需要教育。此外,還需要金融和資本,以及制度上對投資者的保護。這些條件都需要政府的資源投入。 

  菲爾普斯相信,創業型經濟模式會帶來高就業和高工資,並能讓GDP的增長更大程度上被勞動者分享。他認為中國只有推動創新,不僅是跟技術有關的創新,還包括跟技術無關的創意思維,才能將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向更高階段推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