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天星清拆經多年諮詢共識豈能決而不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4 10:40:28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文匯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中環舊天星碼頭清拆引起軒然大波,十餘名反對清拆的人士強闖地盤,阻止工程進行,少數議員亦到場聲援。警方昨天不得不採取清場行動。 

  社評認為,市民完全有表達反對清拆意見的自由,但應以遵守法治的方式進行。警方有責任維護社會正常秩序。事實上,清拆搬遷舊天星碼頭及鐘樓是經過多年諮詢達成的共識,是經過法定程序作出的決策,政府理所當然地應該拒絕突然叫停整體工程的無理要求。同時,為尊重部分人士的集體回憶訴求,政府研究將舊天星鐘樓及碼頭的特色部分融入新海濱的設計,並考慮在新的海濱休憩用地重建天星鐘樓,是兼顧發展和懷舊的合理做法。 

  清拆風波的癥結,並非由於政府諮詢不足,而在於長達逾五年的公眾諮詢期中,對於舊天星碼頭及鐘樓的清拆及搬遷安排,無論社會或立法會,都沒有表達明顯的反對意見,但到了拆卸碼頭的最後關頭,部分人士卻漠視多年諮詢共識和公共建設需要,突然以非法方式激烈反對,部分議員亦對挑戰法治的行為推波助瀾。在此情況下,如果政府滿足少數人的要求而停止清拆工程,就會重蹈過去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覆轍。這樣,政府的施政就寸步難行,香港基建工程進度更加緩慢。這絕不符合社會整體利益。政府今次改變一遇反對便腳軟的作風,是強政勵治的表現,值得支持。 

  社評指出,有人批評政府諮詢不足,這不符合事實。其實,政府的諮詢工作早於1999年開始,廣泛向立法會、區議會和不同界別人士諮詢。有關的法定圖則修訂在2002年2月刊登憲報諮詢公眾意見,當時並沒有收到任何反對意見。在上月14日舉行的立法會特別會議上,政府再次清楚詳細解釋需要遷移舊天星碼頭的原因,議員已接受有關清拆安排。應該指出,廣泛諮詢達成共識,體現民主精神。政府根據法定程序批出合約開展工程,亦體現法治原則。少數人士和議員在政府諮詢期間,並無反對清拆,但到新的碼頭建成,所有工作皆按照社會早前共識進行,工程合約也已簽好時,才以政府不尊重民意為由反對清拆,這是站不住腳的。部分人士的懷舊感情可以理解,但不能以他們的感情否定民主精神和法治原則。 

  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經濟如何持續發展。將經濟發展與環境、文化保存對立起來,是一種偏頗的想法。部分人士和議員不應繼續將事態激化和擴大,將香港拖入內耗漩渦,阻礙經濟發展,這絕非港人之福。港府今次在堅持諮詢共識的同時,亦重視回應部分人士的懷舊訴求,在經濟發展和歷史文化保存之間尋找到合適的平衡點,社會各界和立法會應予以支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