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堅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6 09:23:52  


  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人民日報》今天刊登評論員文章說,堅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既是我們吸收國際國內發展實踐的經驗教訓、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深刻體會,也是解決當前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迫切需要,對於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章說,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成功地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又到總體小康的兩個歷史性跨越。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社會財富持續增加,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歷史經驗表明,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總量增加並不能自然實現社會和諧。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平衡因素,突出表現為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城鄉、地區、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仍在擴大;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農民的保障尤為脆弱;很多地方教育水準不高,醫療制度落後,“上學難、看病貴”等問題依舊存在;就業壓力仍然沉重,等等。如果我們只顧經濟增長而忽視社會發展,不僅會加重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最終經濟發展也將難以為繼。我們追求的發展,應該是經濟社會協調的發展,是人民群眾共用成果的發展。

  文章指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變化和突出矛盾,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切實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為社會和諧打下堅實、豐厚的物質基礎。

  加快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處理好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的關係,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公共教育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堅持積極的就業政策,注重為農村和城鎮低收入者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務,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只有這樣,人們的心情才能舒暢,各方面的社會關係才能協調,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整個社會才能充滿活力。

  加快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妥善處理滿足群眾需要和政府財力可能的關係。“家有千宗事,先打緊處來”。在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科學決策,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既全面部署又突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展開。從當前的實際來看,就是要正確發揮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推動公共資源配置更多向群眾受益的方面傾斜,積極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同時也要防止把期望值抬得過高,脫離實際可能。

  文章認為,當前,全黨正在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努力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迫切需要提高領導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定性和自覺性,提高知識水準和工作能力。“六個必須”深化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豐富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我們要在思想上牢牢把握,在實踐中認真貫徹,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