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昨日為期兩天的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取得了成功,正如美國財長保爾森所說,是一次“坦率而富有成果”的商談。兩國間雖有分歧,但也有很多共同經濟利益,如能本著互相尊重平等對話的精神洽商,還是有可能縮小分歧並尋得妥協的。
這次戰略對話乃落實今年八月兩國元首會面時達成的共識,其規格之高及範圍之廣可謂空前。雙方分別由副總理吳儀及財長保爾森代表國家主席胡錦濤及總統布什主持會議,出席的有雙方多個部長及其他高級官員,陣容鼎盛。討論內容十分寬廣,涵蓋貿易、金融、資源、能源及環保等多個重要領域,還定下半年內的具體協商工作。中美經貿關係正面對多項經貿磨擦,需要雙方努力尋求解決方案。戰略對話雖不會直接涉及具體事項的談判,但由此加深相互了解,將可為緩解磨擦提供更好的基礎和氣氛。雙方還可以把目前的問題,放到長遠的戰略角度上檢視,由此或可得出新的觀點。
社論指出,更重要者是,戰略對話可為長遠間兩個大國的磨合及穩定關係提供有效的新機制。美國是現行超級大國,而中國則是未來的超級大國。中國雖聲稱不會做超級大國,但從客觀條件及發展趨勢看,這已是無可避免的,中國只要不做爭霸型的超級大國便可以了。因此中美磨合不單對兩國至為重要,對未來世界的維持安定亦同樣重要。中國在崛起中,若要不如歷史上大國崛起般引發戰禍,就必須先理順中美關係。有些人說中美合作可主宰世界,這顯然是誇大之辭,且中國也志不在此。但無論如何,中美合作而非抗爭,對世界尤其東亞地區,其利好自不言而喻。從這個角度看,這次對話或可成為未來世界歷史中的重要標誌性事件。
在經濟上,中美關係已是千絲萬縷難以分割,合則兩利鬥則兩傷明顯不過。中美間的貿易、投資,人流、物流以至其他交流,均規模巨大且與日俱增,並早已成為全球經貿體系中最重要的共生關係。對此,中國是充分認識的,故即使在雙方紛爭中,還是盡力保持理性、克制。希望能以和為貴達致妥協。美國政府內部以至民間不少有識之士,對此事亦同樣了解。然而美國也有許多鷹派分子及利益集團代表,包括一批國會議員,對中國老是抱著敵視態度及冷戰思維,並諸多要求貪得無厭。這便為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少困擾與阻礙。這問題將不會在戰略對話後自動消失。
社論認為,因此中國必須密切注視,並做好應對部署,切勿對今後中美關係的發展盲目樂觀。特別是在兩方面美方的認知若不改變,必將引發更多劇烈磨擦:(一)認為人民幣應加快升值。其實維持強美元政策符合美國長遠利益,故不宜向中國等施壓以使美元貶值,何況美國也有不少人士(包括前任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指出,人民幣升值並不能改善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此外,人民幣由去年中與美元脫鈎而改與一籃子貨幣掛鈎後,已表現了良好的靈活性,並一直對美元升值。(二)認為中美間貿易不平衡源自中國儲蓄過高。中國對美順差中,有很大部分是來自外商投資,及東亞鄰國把對美順差轉移,故包含了外國的儲蓄。何況美國不對中國有逆差,也將對其他國家有逆差,故不應針對中國。總之,對這些誤解,中國今後還將要更積極地據理力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