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通脹升勢溫和,資產泡沫堪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2 08:40:44  


  中評社香港12月22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通脹仍屬溫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十一月按年升百分之

  二點二,頭十一個月升百分之二。以個別項目來說則有升有跌,價格上升逾百分之三的有衣履、住房及食品等。而油價趨跌則有抑制通脹作用,如相關的電力燃氣一項,價格下跌逾百分之三,交通費用亦微跌。但今後隨著增加電費,電力通脹將會回升。

  社論說,推動衣食住等項目通脹加快上升者,顯然有經濟持續強旺的因素。今年本港GDP增幅雖較去年回落,但仍可保持逾百分之六的較高水平,且由前年起連續三年增長強勁。這自令市場趨緊價格上升:如最新失業率已跌至百分之四點四,為二○○一年初以來低位,工資必有上升壓力。特別是在一些人才短缺的專業職位,工資升幅及員工流失均已大增。房地產市道復甦也令住房價格指數上調,由於此項有滯後效應,故其通脹壓力在今後還將逐步釋出,持續助推總體通脹上升。

  社論指出,同時更須關注人民幣持續升值這個重要的新通脹因素。由去年中至今人民幣相對港元,已累計升值逾百分之五,且預期升勢還將持續。由於本港不少基本用品,包括衣服、食物及耐用品等均由內地入口,故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將逐步加強,效應亦更為廣泛,港元相對歐元、日圓以至一些亞洲貨幣,在近期均已貶值,故輸入型通脹的涉及範圍日廣。

  本港通脹已由去年起隨經濟復甦重現,結束了之前的通縮期。去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百分之一,今年將升約百分之二。從宏觀經濟角度看無大問題:在高增長下這點通脹只屬溫和。更值得注意者是由此引起的收入不勻惡化。衣食等的通脹上升,對低收入階層影響最大,而這一群也是在新一輪經濟復甦中受惠較少者,其工資增長最低,就業前景仍最不穩定,深受收入少增支出多增帶來的夾擊效應。

  社論又指出,但目前經濟面對比物價上升的更大難題是資產價格飆升。人民幣升值除可帶動通脹上升外,還有更重要的影響。由於香港已實際上成了國際游資匯聚炒人民幣升值的中心,形成資產泡沫的條件已出現。何況港息已長期偏低於美息。隨美國加息周期完結港息更難升,故很易造成負利率,而這又加大了出現資產泡沫的危險。在目前樓市股市一齊起飛的情況下,有不少人擔心香港已出現資產泡沫。是否如此自然見仁見智,但一些訊號確引人關注:今年來本港興起炒新股熱潮,上市引發的亢奮浪接浪。一年間恒生指數上升近三成,國企指數更升近七成。同時,豪宅市道亦大旺。最近山頂一幅地皮拍賣,呎價更以天價成交,其昂貴不單歷來最甚,且已屬全球前幾名內。將來出售還有望破世界紀錄,與實現最大上市集資,成為樓市股市的全球雙冠軍。

  資產泡沫固可帶來財富效應,及魚翅撈飯的大款消費。但這種虛假繁榮卻將帶來巨大代價,包括:(一)市場更為波動,令風險更高。投機風潮將陷正常投資於不利境地。(二)收入分配更不勻,貧富懸殊更甚。資產升值令富者身家更厚,但炒風帶來的漲價對窮人更不利。(三)吸引資金資源走向投機而非用於正常發展,推動經濟轉型之事更被拋諸腦後。有人指房地產發展不如炒股,那麼辦實業更不如炒樓炒股。如此下去,香港前景難說光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