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世界日報:普京用硬民主打造俄羅斯成金磚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4 14:46:51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電/泰國《世界日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身前蘇聯情報系統的羅斯總統普京雖然國際形象不佳,但在國內有70%民意支持,而且他對俄羅斯的統治仿似新沙皇的出現,俄羅斯在他統治下以能源大國的身份似已再度翻身。

  1991年蘇聯解體,由一個有名無實的獨聯體取代時,俄羅斯國際地位一落千丈,由超級強國淪為二流國家,由富豪變成破落戶,由美國的對手轉為美國是靠山,生產總值下降一半,工業生產下跌一半以上,海軍被瓜分,空軍戰機一分為二,核武再一分為四,通脹失控,最嚴重的一年,竟然高達2200%,盧布的紙鈔,曾經需要取消後面三個0字。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影響不到中國,卻在1998年席捲俄羅斯。

  社評指出,就在俄羅斯最危急的1999年,普京臨危受命,被總統葉爾欽選為總理,到了次年,葉爾欽退位,普京被選為總統。從此俄羅斯有天翻地覆的改變,由葉爾欽的軟民主,變成普京式的“硬”民主,由葉爾欽的鬆政策,亦變成普京式的強政府。

  那麼普京式統治是甚麼?是承繼拜占庭文化的威權政治。俄羅斯不是民主國家,亦不是獨裁國家;既非自由經濟,更非計劃經濟,只是一種可以控制的民主,與足以控調的自由經濟的變體,但已完全脫離社會主義的模式。俄羅斯於1998年,已被富國邀請加入八國集團。但俄國只是攀邊上,跟著走,八年之後,竟然搖身一變,成為八國峰會的主辦國,普京亦升格為主持人,靠的又是甚麼?

  社評認為,第一,是強政勵治,首先是全力打擊財團寡頭壟斷的局面,還富於民;其次是打壓反對派,同時爭取民眾的支持,方便實行有限度亦有節制的中央集權。第二,是地緣戰略,在危機的一刻盡量走位,亦爭取平衡。第三,是能源優勢,油價在3年內升了1倍有多,作為能源大國的俄羅斯,當然受惠。

  俄羅斯的資源儲藏量佔全球總量的21%,資源實力亦是全球第一,亦是繼阿拉伯後的第二產油國,石油出產佔全球產油量的10%。天然氣產出佔全球產量的25%,在總出口中,有50%以上是和石油相關。近年貴金屬價格亦急升,而俄羅斯亦盛產金、銅、鐵、鋁等金屬,且有待開發的礦源極多。

  在這種情況下,由1998年至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48%,而人民的實際收入則累計增加了46%,人均生產值的每年升幅經常超過5%,去年是6.4%,相對而言,通脹率已由2001年的21%下降至最近的10%以下,因此單在2005年,已償還289億美元的外債,債務對生產總值的比重,亦由140%降至29%,盧布已可自由浮動兼自由兌換,外匯儲備更高達2393億美元,在全球排行第四。難怪普京獲得人民的支持,國際的信任。去年外國的投資,更高達170億美元。

  如是走出鐵幕的俄羅斯,已變成所謂的“金磚國”之一,在國際舞台上,俄羅斯靠向中國,對美國不利,當然亦對台灣不利。不過一個兩極化、雙對壘的國際局面,又會不會重現,倒是一個值得國際關切的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