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是國民黨搞得馬英九遍體鱗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6 09:48:28  


  中評社香港12月26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去年七月,馬英九與王金平競選國民黨主席。當時,有人認為,馬英九應先選“總統”,若選上,再回過頭來整頓國民黨;而不應先選黨主席,搞得遍體鱗傷,影響到他選“總統”。持後一種看法者,包括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在內。

  如今,馬英九卸下台北市長的職位,成了專職的國民黨主席。關於前段所述的意見,至今恐怕也仍是見仁見智。

  社評說,馬英九當了黨主席,初期在人望上雖曾出現高峰,但最近半年其社會評價及民調滿意度皆有下降,卻是有目共見的事實。這段期間,正是陳水扁府邸貪腐弊案鬧得如火如荼之際;有些民眾遂將未能懲治陳水扁貪腐而產生的挫折感與無力感,投射到馬英九身上。不少人認為,馬英九鬥不過陳水扁,因而馬英九正是挫折感與無力感的根源。

  確實,馬英九在因應這段期間的情勢時,不論戰略或戰術,皆頗有可以批評之處。但是,這個社會為了對抗陳水扁的貪腐,曾出現幾波百萬紅衫客上街的浩大場面,且陳瑞仁已將陳水扁夫婦列為共同正犯,法院也已開審吳淑珍;就民主“憲政”而言,民意與司法皆已有高度的表現與發揮,卻仍未能解構民進黨挺扁的鐵板一塊,而綠營的選民在北高選舉中也毫無動搖。面對此一情勢,也許仍可探討馬英九的“能力”,但馬英九恐怕並非使得陳水扁貪腐政權未有政治報應的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

  社評表示,台灣已是一個徹底撕裂的社會,馬英九不可能化解這個僵局。他雖有藍營民眾支持,但他總不可能帶領他們走上激進的革命之路;他也曾嘗試說服綠營民眾制衡貪腐,但他們仍然“願給民進黨一個機會”。台灣走到今日這一步,只能用民主“憲政”的方法來解決民主“憲政”的問題,這正是陳水扁安然無恙與馬英九無計可施的根本原因。

  然而,馬英九不能奈何陳水扁尚是小事;但經此次北高選舉,馬英九一方面被泛藍民眾質疑其能力及魄力不足,另一方面亦未能有效說服傾綠民眾,卻是他必須正視的大事。不過,這個責任恐亦不能由馬英九一人承當,而必須深究整個國民黨為何在如此有利的大環境下,仍未能創造優勢。於是,問題又回到本文起始所論的原點:究竟是馬英九拖累了國民黨,或是國民黨拖累了馬英九?

  社評指出,馬英九之所以於因應外在情勢時顯得捉襟見肘,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在泛藍內部進退兩難;而正因馬英九在泛藍內部瞻前顧後,所以在因應外在情勢時軟硬不得。其實,泛藍高層的鬥爭,比想像中要嚴重得多;因此,徒有“在野聯盟”之名,卻相互抵消,相互掣肘,施展不出應有的政治實力。馬英九當了黨主席,主要的心力卻是用在對內因應王金平,對外平撫宋楚瑜之上;正因屢屢出現瞻前顧後的考慮,所以時時發生進退兩難的窘態。如今,北高選後,蘇貞昌穩住“閣揆”,宋楚瑜敗選,王金平失去了兩支政治槓桿,卻似仍未對馬王關係有所改善。

  馬英九接黨主席,主要的原因應是不願見國民黨落入王金平等人之手;另一方面,似亦欲設法改善國民黨體質,以圖遠大。但如今看來,王金平仍然翻覆自如,國民黨內亦陷治絲益棼的境地,馬英九則人望下挫;眼前國民黨在台北市副議長選舉的周折,與許財利罷免案的進退維谷等等,皆不是好兆頭。倘若要結算這一年五個月黨主席的一筆帳,馬英九似是得不償失。

  社評認為,如今,國民黨內不少人認為馬英九沒有“領導能力”,馬英九亦似乎開始感知國民黨已成了他吃力不討好的政治包袱。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有馬英九的責任,也有國民黨的原因;但既然是黨主席,馬英九就必須概括承受、一肩挑起。不要到最後演成本文起始沒有提到的第三種情況:馬英九沒有救活國民黨,又輸掉了二○○八的“總統”大選,那就變成馬英九與國民黨雙輸的絕境了。 


    相關專題: 馬英九--英才繼起、如日之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