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曾蔭權務實述職推動香港繁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8 09:21:31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特首曾蔭權赴京述職,行前一些猜測多將之與個人仕途扯上關係;然而昨日消息傳來,特首此行,為推動特區經濟發展做了大量具體、務實的工作,且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登社論說,未來這些成果只要一一落實,特區經濟將會在眼前已經強勁發展的基礎上“再下一城”、再上一個新台階,其前景十分誘人和令人鼓舞。

  述職辦實事、述職為市民,可說是曾蔭權此次北京之行的一大特色。

  曾蔭權抵京翌日,一口氣拜會了銀監會、證監會、人民銀行、發改委、旅遊局等多個部委,不但行程非常緊密,而且“彈無虛發”,在與各個部委負責人的會晤中都大談實事,而且著重談到了一些醞釀已久但尚欠“臨門一腳”的重要事項,如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港業務、港珠澳大橋的落實興建,經過昨日曾蔭權與有關部委負責人坦率、務實的商談後,相信尚餘的一些障礙很快便可以廓清,用曾蔭權自己的話說,相信不久便會有好消息公布。

  社論指出,曾蔭權昨日透露的信息,最為各方矚目的,當然首先是兩項有關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港業務的新措施。兩項新猷,一是未來香港進口商將可以用在港的人民幣作為從內地直接進口的支付;二是內地金融機構將會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此外,有關部委亦明確表示,將會繼續支持、鼓勵內地銀行和大型、中型企業到香港上市,同時繼續鼓勵並優先審批具備條件的港資銀行和證券機構到內地投資和經營。

  社論認為,一系列新措施和決策,對進一步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未來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要想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唯一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動力就是人民幣。一旦人民幣債券在港發行,香港將會成為人民幣在中國內地以外唯一可以流通的平台,對亞洲地區以至全球資金的吸引力已毋庸多言。

  發行境外債券,對人民幣匯率和內地金融體系穩定性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此外在結算上亦存在不少技術性問題。而中央同意將此平台設在香港,無疑是對香港金融體系、法規和運作投下信心一票,以行動對特區的繁榮穩定給予最大的支持。

  社論表示,人民幣債券一旦在港發行,將會進一步展示香港金融中心在配合、協助國家金融改革開放方面不可代替的作用,而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加強。

  香港經濟發展和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這一道理,未來將會為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所認識,而只有一個繁榮、安定、和諧的香港特區,才可以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同樣,曾蔭權此行在港珠澳大橋的興建問題上,獲得國家發改委同意,牽頭成立一個協調小組,由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任組長,港、澳兩個特區及廣東省、國家交通部、國務院港澳辦的有關主管官員參加,可說是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之外的又一重要成果。

  港珠澳大橋的興建,討論已曠日持久;無可否認,自建橋方案以至五百億的融資,港珠澳三地在充分合作中不可能沒有一點各自的考慮,只能由中央出面協調,但相關部門遲遲未有表態,這一難關,這回也給曾蔭權“攻下”了。

  社論總結,這次述職傳來的消息,還有來港個人遊明年擴至四十九個城市等等。內地居民赴港“自由行”對港經濟的推動作用,港人有目共睹。相信接下來的幾天,在與國家領導人的會見中,更會有利港的措施被肯定下來。曾特首通過述職,把香港真實的情況報告中央,又把中央的支持帶回香港,祝願他的北京之行滿載而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