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到質 中國謀求對外經濟模式轉身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8 16:27:25  


  中評社廣州12月28日電/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預計達到17000億美元,占世界貿易的比重達到6.5%,貿易規模排名世界第三……這一系列數字再次證明2006年中國對外經濟發展的矚目成就。但與此同時,以數量擴張取勝的發展模式也正在遭遇粗放低效的隱痛。據新華網報道,不少專家表示,中國對外經濟必須從外貿增長方式、利用外資質量、實施走出去戰略等方面尋求新的助推力量。 

  外貿增長突圍低效困局 

  貿易摩擦愈演愈烈、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巨額貿易順差成為中國經濟中的突出問題……種種跡象表明,以數量擴張取勝的對外貿易傳統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 

  在前不久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以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為重點,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被提到了明年經濟工作的顯著位置。 

  事實上,中國外貿出口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加入世貿組織5年來,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占外貿出口的比重達56.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由5年前的17.5%增加到28.8%。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外貿總額比重不斷提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產品出口持續下降,這表明中國正迅速地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生產營銷鏈條當中。 

  “單純從賬面統計來看,我們的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已經相當理想,但外資企業主導、加工貿易主導兩大特徵使得上述賬面數字黯然失色。”商務部研究院專家梅新育說。 

  加快自有品牌建設,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加強企業國際營銷能力和營銷網絡,破解加工貿易出口低價競爭之痛,被專家認為是中國企業在世界產業鏈中向高附加值躍升的途徑。 

  利用外資的“質”“量”之變 

  雖然連續15年位列發展中國家吸收外資的第一位,但聯合國日前發佈的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中只有一部分轉化為存量資產,中國累計實際吸收外資存量總值不到累計實際使用外資的一半。 

  “這說明中國利用外資數量雖大,但亟待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郝紅梅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副部長趙晉平將中國利用外資的變化和調整總結為以下幾點:中國利用外資的重點將從彌補資金、外匯不足轉向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利用外資的領域將從注重加工工業、一般製造業向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轉變;政策措施從以優惠政策為主轉變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權威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7019家,同比增長6.7%,但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2.14%,達542.63億美元;前10個月技術引進合同金額超過187億美元,同比增長37%。 

  有專家指出,這一組數字的此消彼長表明中國正在從“引資”走向“選資”,利用外資向著效益和質量的方向前行。 

  “走出去”路徑日益清晰 

  隨著企業對外投資的形式從以往直接投資辦廠、設立公司,逐步發展到以企業低成本擴張為主要特徵的跨國資本運作方式,2006年中國企業“走出去”路徑日益清晰。 

  同時,國內企業也開始嘗試集群式“走出去”路線。為推動企業集群式“走出去”,今年中國啟動了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工作。目前已確定首批8個合作區項目,部分項目已開工建設。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此前指出,中國將實施三大舉措推動企業“走出去”:通過在境外投資建廠,形成若干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推動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和研髮型投資企業;鼓勵服務業“走出去”,開展工程承包、勞務、電訊、交通、技術服務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中國鼓勵企業海外擴張的方向進一步明確。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坎德•雲蓋拉在廈門出席投洽會時表示,中國正在從一個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接受國向資本輸出大國轉變。“未來幾年,中國對外投資年均增長率將超過20%。”坎德•雲蓋拉預測。 

  根據聯合國近期發佈的《2006世界投資報告》稱,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淨額達636.4億美元,累計成立境外投資企業9900多家,分佈在全球近170個國家和地區。 

  然而,與中國GDP占全球4.4%,貿易總額占全球6.5%相比,中國對外投資存量僅占全球的0.59%,中國企業走出去之路仍然“漫漫而長遠”。而且,近年來TCL等一些大型企業在海外市場折戟的事實表明,海外投資經驗不足、國際化經營的人才匱乏都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硬傷。 

  “企業‘走出去’目標要明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提醒,“企業的對外投資是要避開貿易壁壘,還是要利用資源整合海外資源,獲得技術、得到營銷網絡、增加製造能力,目標不同‘走出去’的路線也不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