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民進黨會否被金主牽著鼻子已漸露端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9 10:23:30  


  中評社香港12月29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的社評說,高鐵南科減振工程弊案偵結,從主其事的“國科會”官員、承攬包商,到擔任評審的七名學者專家,均遭求處重刑。此案已超越了社會所熟知的“官商勾結”模式,進而繁衍成產、官、學“三角勾結”的新生態;其中,學者貪圖利益而自棄專業持守的行徑,更是怵目驚心!

  社評說,耗資八十億的減振工程,居然能由一家從無工程實績、沒有合格營造執照、資本額僅兩千萬的小公司承包;若不是層層把關者共同參與舞弊,如何能達致如此離譜的共識?指為“放水”仍不足以形容其間奧妙,事實上,一開始就是產官學三方參與“共謀”,才能把目標掌控得如此精準。

  這項工程表面上是由“國科會”副主委謝清志主導,但進一步耙梳,可以發現幕後真正的主導者是得標廠商鴻華公司負責人許鴻章。謝清志不僅一再應許鴻章的要求更改招標方式,方便其取得投標資格,甚至罔顧公務規範,任由許鴻章自行挑選評選委員。許鴻章之所以能如此予取予求,只因為他是民進黨長期以來的“金主”。這層政治關係,一次又一次穿透體制,腐蝕了台灣機器及其把關人,得以假工程之名盜取公帑。

  社評表示,減振弊案之所以讓人心寒,除了工程事關高鐵和南科兩大建設卻遭利欲薰心的產官學勾結舞弊,更因為我們看到政治因素對弊情的催化作用,使公權力和學術專業竟然淪為盜取公帑的共犯。

  且看,謝清志身為“國科會”副主委,但他在此案中更在乎的,是廠商和他在政治上的志同道合;至於如何為南科減振、如何為工程及公帑把關,反而毫不在乎。一個長年從事台獨運動的人,這麼輕率栽在一件公共工程上,這是謝清志個人的政治墮落?或者,幫民進黨回饋其金主,已成為政務官職責的一部分?

  社評說,鴻華公司完全不具備承造該工程的技術和經驗,卻僅憑政治關係即取得承包權,然後分割轉包,輕輕鬆鬆賺進卅多億。可見,這種因政治而結合的政商關係,在牟利時不僅行徑愈發肆無忌憚,胃口也愈顯不知饜足。許鴻章究竟曾捐過多少獻金給民進黨,外界無從得知;但他在南科撈到這一票,非但勢必可以回本,亦可作為他日後再獻金的財源。然而,民進黨欠他的獻金“人情”,卻用台灣公帑當成“後謝”奉還,並等待笑納後續的獻金,這不是變相的將“國庫”通私庫又兼通黨庫嗎?

  其實,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前不久,扁系“立委”和“總統府”官員在企業私人招待所接受辣妹陪侍,那位提供招待服務的建商蔡銘杰,不也是民進黨長期金主,又是“總統府”邸多項工程的包商嗎?包商一手招待官員、民代,一手攬包公共工程,多麼划算的生意!但被挖空的體制防火牆,被侵蝕的公帑和工程品質,誰來負責?

  社評表示,最讓人痛心的是,這種混雜政治色彩和現實利益的官商結合,現在更擴大包圍圈,將一些不肖學者專家也納進共犯結構。從減振工程的產官學“三合一”勾串看,連扮演體制外監督角色的學者都可以指名收買,為了若干私利即甘於出賣靈魂,同流合汙。這意味,政府的最後一道防弊機制已經被突破。

  在高鐵通車案中,堅持專業把關的學者受到壓制;在南科減振案,提出不同見解的學者遭排除,配合行事的學者雀屏中選。此外,包括台電六輸計畫弊案、桃園監視器弊案,都傳出擔任評選委員的學者涉案,顯示產官學“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已然成形。民進黨執政不到七年,是什麼樣的文化,能將學界風紀腐蝕至此?

  社評指出,政府官員的墮落,社會或許已漸習以為常;但當人們一次又一次聽到民進黨“金主”在弊案中扮演關鍵角色,這似乎是更令人擔憂的事。民進黨會不會被金主牽著鼻子走,如今顯已漸露端倪;對民眾而言,又有誰樂見綠營金主站在官員背後充當政策指導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