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今天是2007年元旦,對於生活在台澎金馬這片土地的台灣人民而言,最大的期待是今年比去年日子過得更好。年前的一項民調顯示,全台灣平均每三位成年民眾當中,就有一人表示“我不快樂”,這個比率較歐美國家的不快樂感明顯偏高。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台灣的自殺率已高居世界第二。換言之,越來越不快樂的台灣人民,最後選擇以“自我了斷”來結束其不快樂的生活。
首先,就物質層面而言,貧富差距明顯提高了民眾的“相對剝奪感”,讓大家覺得不快樂。根據台“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在民進黨執政過去六年期間,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近70萬戶家庭,薪資牧入逐年遞減,從2000年的5萬2820元,一路下降到2005年的3萬4866元,平均每月不到3000元。反之,高居社會金字塔頂端的70萬戶高所得家庭,薪資收入則從6年前的162萬1747元逐年向上,2005年平均為174萬1660元,平均每月超過14萬5000元。
社評指出,造成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拿不出一套提振內需的有效辦法,眼看台灣的資金和人才不斷外流,而外在資金和人才郤進不了台灣。只出不進,台灣經濟一灘死水,人民當然越來越窮,當然無法快樂起來。為了提升台灣的競爭能力,“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釋出包括開放零點一八微米晶圓登陸的訊息,但消息一經傳開,立刻引來諸多政治聯想,不但泛綠基本教義派表示疑慮,蘇貞昌的舉動也被視為向“中間路線”靠攏,是問鼎2008年“總統”大位的選戰策略。遲來的正義不算正義,“蘇修路線”能否抵擋基本教義派的杯葛,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另一個讓台灣人民不快樂的來源,可以稱之為“精神的貧乏”。在國民黨長期執政時,台灣人民也有一段蓽路籃縷的經驗,但大家目標一致,有共同的願景,並以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為榮。但在民進黨執政下,台灣面對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交互衝擊,卻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感。民進黨狹隘的本土意識,使台灣缺乏全球化的胸襟和見識,有成為“文化沙漠”的可能;而全球化帶給民進黨政府的啟示,似乎只是重形式而不重實質,以及急功近利的“速食主義”。想想看,台灣人民處於這樣的“文化”薰陶之下,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價值是什麼,又如何快樂起來?
社評表示,無論如何,去年全台灣最不快樂的,應屬陳水扁。他執政長達六年多,卻交不出一張像樣的成績單。他和家庭成員涉及的貪污弊案,竟然登上國際媒體的版面,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第五大醜聞,並被視為“台灣的麻煩”。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台灣形象沉淪到如此地步,領導人不快樂,全台民眾更是快樂不起來。
新年新希望,我們只有期待快樂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