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游魁戕害媒體自由,中時絕不取悅民進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2 09:21:55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二○○七年伊始,儘管命理大師各有預測,但其實誰也說不準今年將發生什麼事。不過,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本報將繼續秉持專業中立原則,基於愛護台灣、捍衛民主的出發點,盡一切努力做好發掘真相、釐清是非、監督執政的媒體角色。 
   
  民進黨黨主席游錫堃宣布民進黨拒絕中國時報採訪,本報之所以強烈譴責,並不只是為一己採訪權之爭,而更是為了捍衛台灣整體的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如果游錫堃以為民進黨可以有權利封殺一個媒體的採訪管道,且民進黨內對此又毫無異議,那麼,民進黨對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及執政黨該負什麼權利義務的認知,都有重修學分的必要。 
   
  社論說,有人引用美國馬利蘭州州長厄立克拒絕巴爾的摩太陽報一名記者與一名專欄作家採訪,美國聯邦地方法院判決太陽報敗訴的案例,來為游錫堃下令民進黨拒絕接受中國時報採訪的正當性背書;但兩個案例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因為,馬利蘭州州長只是拒絕兩位特定媒體人士採訪,並非拒絕一家媒體的所有採訪,而且州政府只是不邀請他們二人參加由州長選定人選的小規模簡報會,但記者若援引“公共資訊法案”提出請求,州政府仍然必須提供資訊。游錫堃卻是針對整個中國時報祭出採訪禁令,對於中時日後對民進黨的報導“不背書也不證實”。 
    
  社論指出,這其中的差別在於,在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其黨主席指稱中國時報長期對民進黨不友善,甚至無的放矢惡意抹黑中國時報為“九報”、“黨報”,因此從此拒絕接受中國時報採訪,要看民進黨的新聞,可以不用考慮中國時報。對於所有媒體來說,這傳達出了一個清楚的訊息,也就是說,如果被民進黨─至少是黨主席游錫堃─視為不友善,整個媒體採訪民進黨新聞的管道就可能全面切斷,連從其他門路得到的新聞也無法得到民進黨的回應或證實。 
    
  這對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的影響,將有多麼巨大!民進黨是台灣目前的執政黨,也是政治事件的重要場域,其決策及施政攸關台灣發展及民生福祉。如果以對媒體的好惡感受,來決定特定媒體是否能採訪民進黨新聞,將無異依各媒體的新聞“表現”來給予“賞罰”。如果新聞界不發出質疑,是不是從此大家在處理新聞時,必須考慮民進黨的游主席是不是會覺得“友善”?而什麼樣的報導會被視為“友善”?任何一位新聞工作者都揣摩得到,這當然是指讓游主席喜歡、愉快、不會不舒服或生氣。那麼,是不是大家都被迫要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連事情出了問題弊案吵翻天,也要默爾而息不敢再指責民進黨一句?或者像某些御用媒體一樣,弊案再大也假裝並不存在,不報導一字一句,甚至還要挖空心思替民進黨的錯誤尋找合理化的藉口? 
    
  社論表示,媒體的角色,不是在當執政者的弄臣,更不是權力的傳聲筒。我們,以及所有從事新聞工作的同業,心中都始終有個不滅的自我期許,希望發揮獨立超然的第四權功能,不畏權勢無懼打壓,以我們專業的眼光為讀者篩選出有價值的新聞,呈現社會各種真實的面向;也用我們的是非理念,替民眾嚴格檢驗執政者的一言一行,是其是非其非。因為,我們知道,執政者享有太大的資源與優勢,相對之下,如果沒有新聞界鍥而不捨挖掘弊端、批評謬誤,老百姓幾乎毫無免於權益被侵犯、真相遭蒙蔽的自保能力,整個台灣也就沒有更新、除弊成長向上的機會。 
    
  所以,在經歷了威權時代,在媒體開放新聞管制不再的此時,民進黨宣布拒絕中國時報採訪的決定,我們認為是對台灣得來不易的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的嚴重傷害,斲傷的,何只是中國時報未來的民進黨新聞。 
    
  社論認為,任何一個政黨,既然要參與台灣政治的運作,而這些運作又會影響台灣社會發展,其政策表現自然都必須接受媒體的臧否。何況民進黨是當前的執政黨,執政者更有義務面對民眾接受檢驗與質疑,提供媒體要求的新聞資訊。這不是權利,而是義務!不是可以當成賞罰特定媒體的籌碼,尤其不可以拿媒體取悅迎合自己的程度作為給予標準。 
    
  媒體當然必須接受檢驗,如果報導有誤,也必須更正道歉或面對司法。我們並不妄想自己凌駕一切而不受節制,相反地,我們願意虛心接受任何指教批評,只要是合理公正的。至於任何毫無根據的抹黑汙蔑,以及戕害媒體空間的新聞封鎖,我們不僅絕不畏懼,也絕不接受,未來更絕不會放鬆監督執政者的力道。我們,絕不取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