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和農民算糧價 心里賬本一門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4 09:52:43  


溫家寶總理前日來到江蘇省連雲港市,看望和慰問蘇北革命老區的廣大幹部群眾,同蘇北人民共度元旦。總理向來這裏賣稻穀的村民詢問當天糧價,家裏還有多少糧食。(新華社圖)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進入新年第一天的蘇北大地,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剛剛下過一場細雨,空氣格外清冷。

  經濟日報報道,冒著嚴寒,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連雲港東海縣青湖鎮、白塔埠鎮、黃川鎮、平明鎮的多個村莊,看望、慰問農民群眾。他還向當地群眾具體瞭解糧食在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價格變動情況,就糧價變化對農民收入影響進行了一番調研。

  (一)

  近一個時期以來,國內一些地方糧食漲價,引起社會關注。溫家寶在一些場合表示,他最掛念的是,農民在糧價上漲中收益有多少。
 
  東海縣是全國著名的產糧大縣,2006年總產達108萬噸,農業人均產糧超過1000公斤,創歷史新高。青湖鎮、平明鎮等地出產的優質水稻暢銷全國各地。

  每到一個村子,一戶農家,溫家寶都反復向農民詢問三個數字:今年打了多少糧食?賣了多少糧食?還有多少糧食?

  元旦下午2時30分許,溫家寶來到青湖鎮青新村。這個村子有670多家農戶和3500多畝耕地,是一個以農作物種植為主的村莊。在村口,溫家寶向圍攏過來的村民們問道:誰家裏最近賣糧食了,今天糧價多少啊?

  “我最近賣了4000斤水稻,賣價9角6、9角7左右。先前才賣7角8。今天的價格是9角4。”65歲的村民傅全現搶先回答。他告訴總理,他家去年收了1萬多斤水稻、7000多斤小麥。

  “都賣完了麼?”溫家寶握著傅老漢的手問。

  “小麥基本賣完了,水稻賣了兩次總計約6000斤。”傅全現答道。

  “那你趕上水稻的好價格啦!”溫家寶細細一算,“如果與先前1斤7角8分的價格相比,現在足足多了1角6分錢。”

  “是啊,是啊,最近這一次多賣了640多塊錢。”傅全現樂呵呵地說。

  “俺家多賣了300多塊錢”

  “我賣糧沒趕上好價錢”……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告訴總理自己家的售糧情況。

  溫家寶聽後對村支書焦從啟說:“走,到農民家看看。”

  村民陳厚娥家裏5口人,丈夫在山東威海打工。在陳厚娥家,溫家寶和主人圍坐在堂屋方桌前,又圍繞著剛才的話題聊了起來。

  “總共打了多少斤糧食?”

  總理指著屋內一角的糧倉問。

  “15000斤水稻,近1萬斤小麥。”陳厚娥答。

  “賣出去多少?”總理又問。

  “賣了7000斤小麥,留下的自己吃,水稻還沒賣。”

  “小麥啥時候賣的?”

  “小麥剛從地裏打完,就賣了。”

  說到這,陳厚娥顯得有點後悔,“賣早了,剛賣完糧食就漲價了。當時1斤6角,現在漲到1斤7角,少掙了1角錢。”

  “剩餘的糧食,打算賣麼?”總理繼續追問。

  “再等等看吧,眼下不急著賣。”陳厚娥答道。

  “你還觀望著糧價呢!”溫家寶笑著說,“當前部分地區糧價上漲,帶有恢復的性質。我希望糧價的上漲,能使農民多得一些實惠。”

  “國家特別注意平衡糧食價格,不能輕易把糧食價格打壓下來。政府希望價格穩定在合理的水準,希望你們多掙點錢。”溫家寶轉臉提高聲調向身旁的農民說,“水稻價格漲到9角多、小麥價格漲到7角多,從總體上來看對農民有好處,農民可以增加收入。”

  離開陳家時,溫家寶笑著對陳厚娥說:“希望你多打糧、多掙錢,把日子過得更好,越來越紅火!”

  隨後,溫家寶又驅車前往平明鎮。

  車窗外,一片片麥田向後閃去。冬小麥苗情如何,墒情怎麼樣,溫家寶對此十分關心。

  車經白塔埠鎮張河村,溫家寶看見遠處田野裏一些農民正在幹活,他便讓車臨時停下。溫家寶踩著泥濘的田埂,走了三四百米,來到農民中間。這些農民看到是溫總理走來,感到既意外又驚喜。溫家寶問他們生活生產的情況以及農作物的長勢,這些農民競相回答。

  田間深處傳出陣陣歡笑。

  (二)

  溫家寶非常關注糧食流通環節對糧價上漲的影響情況。下午4時30分左右,溫家寶來到平明鎮匯盟米業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從事糧食加工和銷售的企業,一年能加工8千噸至1萬噸大米。

  工廠門口停著幾輛裝滿糧食的手扶拖拉機和農用三輪車。正在等待賣水稻的農民周莉珍沒想到新年第一天竟然會看到溫家寶總理。

  “你是賣水稻,還是賣小麥?”溫家寶站在農用三輪車旁問她。

  “水稻!”

  “今天多少錢一斤?”

  “9角2分。”

  “粳稻賣9角2分。”摸著車上的糧袋,溫家寶點了點頭又問道:“你家裏的糧都拿出來賣了嗎?”

  “是的。”周莉珍回答。

  “一共賣多少斤?”

  “萬把斤吧。”

  “這次都把它賣了?”

  “是的。”

  “希望你賣個好價錢,多賺點錢!”

  溫家寶說。人群中響起了笑聲。

  走入這家企業加工廠房,牆壁一側小黑板上寫著當日的粳稻收購價格:每斤8角8分至9角2分。

  溫家寶抓起一把米,問企業負責人錢志君糧價是怎麼定的。

  “按出米品質計價,百斤稻穀出68斤精米,每斤賣低價8角8;百斤稻穀出73斤精米,每斤賣高價9角2。”錢志君說,“過去最高收購價是8角2,現在是9角2,漲了1角錢。”

  看到幾個賣糧的農民,溫家寶招呼著:“來來來,咱們在這裏一起開個會!”

  “以每斤糧食市場零售價漲1角錢算,農民能掙多少?”溫家寶問道。

  “大約2分錢。”平明鎮平明村的種糧大戶李傳華答道。

  “加工環節呢?”溫家寶又問。

  “2.5分左右。”錢志君接過話題答道。

  “運輸和銷售環節呢?”

  “現在很多加工企業也在搞運輸,合計來算,運輸環節能掙1分錢。其他則集中在銷售等環節,不過由於商場定價問題,銷售盈利比較難算一點。”錢志君說。他還告訴總理,目前當地農民家裏的小麥已基本賣完了,水稻大約還剩下六成左右。

  “你每斤9角左右的價格收購水稻,賣出大米1元2角4分,超市中的銷售價更高些。其實,糧價上漲,好多環節在分利。”溫家寶扳著手指說。

  詳細瞭解到糧價上漲後各個環節的“賬目”,溫家寶有了一個清晰的“帳本”。他對圍坐在身邊的種糧農民說:“我一路上都在算這個賬,我希望糧價的上漲,能使你們多掙些錢。”

  溫家寶說,現在最稀缺的東西最便宜。糧食、土地最稀缺,但價格低,背離價值規律。農民辛勤勞動但收入低。所以糧價合理上漲,應該把主要的好處給農民。

  “你們覺得今後的糧價走勢怎麼樣?”溫家寶又問。

  錢志君說:“估計還要漲一點,但最好是波動不要太大。”

  平明鎮平明村種糧農民薄康波也覺得糧價能平穩漲一些:“價格上漲要趨於平穩,這樣百姓心裏就有數能均衡賣糧,避免捨不得賣或者一下子全部拋糧的情況。”

  “你們說的有道理,這次糧價上漲,有點恢復的成分,對農民有好處。”溫家寶說,“當然另一方面,也要把城裏的部分困難職工生活照顧好,把低保水準提高,使他們買糧吃飯不困難。”

  溫家寶對隨行的當地負責人說:“不均衡賣糧,也反映出了農民的矛盾心理:水稻漲到9角1分是不是還低了點?是不是能漲到9角2分、9角3分?他們自己也拿不准。政府要給農民提供準確的市場訊息。”

  他接著說:“老百姓手裏的錢多了,不缺錢花,就會均衡賣糧。我也發現,現在老百姓手裏的糧食是一年比一年多,因此賣糧也一年比一年均衡。”

  “現在種糧不僅不收稅,國家還給補貼。鄉親們種糧的信心更足了。”薄康波十分高興地說。

  “你家裏種多少畝地?”溫家寶問。

  “30多畝。”

  “我支持你。30多畝地,糧價又好,你今年收入更多了!”溫家寶說。

  離開東海縣,溫家寶在夜幕降臨時分又趕到連雲港市的家得福超市,認真察看商品標價,不時和顧客攀談,並向售貨員詢問了節日期間與糧食有關的一些副食品價格情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