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明:民進黨天王決裂,延後到今年的夏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6 12:11:55  


  中評社香港1月6日電/台灣中研院社科所助研究員、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徐永明今天在蘋果日報撰文說,高雄市長選舉險勝對民進黨的政治效用,是將原本一觸即發的天王決裂,延後到今年的夏天,讓陳水扁有一個整頓戰場的機會,重新回到制高點,這只要看元旦談話的“沒有蘇修路線”的脫稿,卻真情的演出中可見一斑,陳水扁又活過來了,這次要用一審有罪就下台的說法來圈住他,可能更困難。 
 
  民進黨是一個勇於內鬥,甚至是習於透過鬥爭來清洗、進步的政黨,因此民進黨內鬥不是新聞,但是為了接班問題進行內鬥,尤其在一個現任“總統”存在的前提下來競爭提名,卻是新鮮的事物。所謂“後扁時代”已經喊了一年多,“國務機要費”起訴時,許多人都以為“後”掉陳水扁即將成真,如今還是要將陳水扁的因素考慮進去,反證高鐵上的“票房毒藥”說,不過是個反諷:擁有二成以上深綠選票的死忠,誰接班還是要看陳水扁的風向。 
 
  所以,元旦談話直接點名沒有“蘇修路線”,只有陳水扁路線;就如三合一選舉,羅文嘉卻高倡“新民進黨運動”一樣,兩者都被視為奪權路線,都是後扁運動,否定蘇修路線代表天王勿動,現在還是陳水扁的局,所謂“十一寇”的黑名單不過是黨內“挺扁”與“後扁”鬥爭的具體結論,因為民進黨的改革議題已經簡化為:要不要與陳水扁切割的選擇。

  而高雄勝選意味著與陳水扁切割的空間很小,結果成王敗寇:陳水扁還是王,政變失敗的成了寇,蘇閣想要透過媒體持續操作蘇修路線,反遭陳水扁的直接而公開的更正,“行政院長”回歸執行長的角色,權力下放已是過去式,更多的直接命令與臉色,會演變成院長的進退維谷。

  這是蘇貞昌的難題:陳水扁有難時,要辭職表態是不夠道義;陳水扁有權時,蘇動輒得咎,這是不夠忠誠,除了謝長廷選擇遠離扁政府之外,蘇游呂三天王都陷在同樣的權位邏輯之中,都分了一杯羹,任何的切割動作,反而導致泛綠選民的反彈。
與李登輝的接班安排相較,陳水扁並沒有孤注在哪一個接班人身上,因此當黨內提名程序拖到夏天時,沒被提名的想搞分裂,也缺乏時間與空間,所以北高選前李登輝組第三勢力的說法,到選後反歸於沉寂。高雄勝選提示民進黨人:馬英九是凡人,南部還是挺扁的,兩千零八還是可能贏的。 
 
  如此,民進黨大概不會重蹈國民黨在兩千年分裂的覆轍,而陳水扁對於接班人選還是有否決權。從這個元旦起,將會是長達半年的民進黨內爭,只不過標的物已經從陳水扁下台與否,轉化為“總統”候選人的黨提名,四大天王不只彼此間尬人氣,更重要的還是與陳水扁之間的關係,這是李登輝所缺乏的,導致兩千年敗選後成為國民黨的代罪羔羊。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