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國的故事:倒扁不遺餘力,父是溥儀御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0 15:48:29  


原來黃光國的父親黃子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御醫。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民盟發起人黃光國今天宣布,要參加國民黨“總統”初選。到底黃光國是如何從教授身份一躍變成話題人物? 

  2003年7月22日,黃光國說:“我們現在要成立一個大學教育審議委員會,大學教育審議委員會又是他(李遠哲)!”膝蓋上放著招牌圓頂草帽,手上拿著的是給“立委”的教育萬言書,那是2003年7月黃光國和教改協會成員為了高學費和教改問題,造訪“立法院”的畫面,隔年再出現鏡頭前,卻又是另一個身分。 

  2004年5月4日,黃光國說:“各位知道那個民萃主義的可怕之處,就是讓很多知識份子不敢講話!”和侯孝賢、王清峰成立台灣民主行動聯盟,黃光國躍上政治舞台,從反民粹反軍購,直到2006年8月中旬開始的倒扁行動。 

  甚至連後來的罷免基隆市長許財利,黃光國通通沒缺席,鎂光燈照個不停,黃光國家庭背景也跟著曝光。

  原來他的父親黃子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御醫。

  2007年1月2日,黃光國說:“可是他挑了我爸爸,這什麼意思呢,他(溥儀)離不開醫師,他(溥儀)又非常信任他。” 

  東森新聞報道,從台大心理系教授到政壇的話題人物,黃光國一路來的高調動作,現在又要和馬英九競選“總統”,他真正想做的,恐怕是傳達理念,而不只是拚輸贏。 

  黃光國早前首度在媒體披露父親的故事說,他的父親是中國末代皇帝的御醫,在那個時代(日據台灣時代),日本人覺得你不是日本人,中國人覺得你不是中國人,“我們是什麼?自己也搞不清楚”,台灣的命運就像亞細亞的孤兒、隨風飄揚的菅芒花。

  他感慨萬千地強力表示他反對台灣獨立的立場。他說,“很多搞台獨的人沒有經歷過戰爭,不知道一場戰爭會禍延幾代人,很慘的!”他會從一個大稻埕兩代醫師家庭的獨子,落到要靠獎學金才能出國讀書,感觸太深,“還有更多因為戰爭搞得家破人亡的人,我們都沒看到。” 

  黃光國強調,和平的價值超越一切,和平應該是一切事情的前提。他過去所寫的著作,很重要的一個主軸就是要甩掉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從“日帝”到“美帝”都一樣。民粹亡國更是他從李登輝擔任“總統”時,就注意到的問題。

  黃光國沒有見過父親,是他一生最大遺憾。1945年8月,日本戰敗前,溥儀在日本人安排下,從長春帶了包括他父親黃子正在內,一部小飛機的家屬、隨從,說要飛去東京,卻被蘇聯軍隊擄獲,送往伯力城。5年後,溥儀等人在1950年被送回中國關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黃子正1957年才被放出來,比溥儀被特赦早了2年。 

  黃子正被蘇聯關起來時,妻子黃洪瓊音懷著黃光國,再過三個月就要臨盆,大女兒八歲,小女兒四歲。當他被蘇聯放出來,回到中國時,發現妻子已於1947年帶著三個小孩逃回台灣。而當時兩岸情勢緊張,黃子正根本沒辦法與台灣的家人連絡,遑論是落葉歸根;1959年客死異鄉,在遼寧結束大起大落的一生。

  中國時報近日報道,黃光國說,很多搞“台獨”的人沒有經歷過戰爭,不知道一場戰爭會禍延幾代人。

  他說,“台灣一路走來,認同問題始終深深的困擾著我們”,所以兩岸關係一定要搞定,他過去的思考,潛意識裡都受到父親身上的認同問題影響。“你什麼都不是,必須找自我定位。”每次聽母親講述從東北逃回台灣的故事都很難過,黃家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被日本帝國主義所害,他不希望台灣再受美國帝國主義所害。

  報道說,中國末代皇帝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六○年代出版時被刪的十六萬字內容,元月增補出版,披露了許多駭人聽聞的秘辛,也讓外界對溥儀一生有更多認識。但更少人知道的是,他在被日本人操控的“偽滿洲國”時期,仰賴甚深的御醫,其實是台灣人─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的父親黃子正。

  黃家世居台北大稻埕,現今迪化街。黃光國的祖父黃煙篆是醫師,黃子正(一九○一─一九五九)畢業於台大醫學院前身台北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與堂弟,也是醫師的黃樹奎一起在上海開業。一九三二年,日本在東北扶植偽滿,黃煙篆經由偽滿首任外交部總長謝介石的介紹,讓兒子黃子正到當時偽滿首都“新京”,亦即長春開醫院,並成為溥儀御醫。

  黃光國沒有見過父親,是他一生最大遺憾。黃光國談起父親的一生,滿是感嘆。母親帶著他和兩位姐姐黃雅雅、黃雅珠從東北逃回台灣那年,正好二二八事件剛結束不久,到今年正好屆滿一甲子。一家四口跟著東北台灣同鄉會逃難,花了將近大半年時間,吃盡苦頭才從上海、天津輾轉回台灣,身上的錢幾乎都花光了。

  更讓黃家難過的是,家人幾十年完全沒有父親的下落。父親被擄後,只有初期從蘇聯寄了一張明信片回台灣老家報平安,之後就音訊全無。在威權時期,黃家也不敢聲張父親與被打為“漢奸”的溥儀的關係,只有一些熱心親友到處幫忙打聽。有人說死了,有人說被放出來,在某某地方行醫,後來都沒有下文。

  由於溥儀與日本人密謀成立“滿洲國”,被中國政府認為是叛國行為,在威權時代,黃光國的母親一概禁止小孩們在外講父親的事。在黃家人眼底,所謂“末代皇帝御醫的光環”與他們家從來沒有關係。

  黃光國大學畢業,出國深造,進台大教書。只要有機會出國,就鑽進圖書館漢學資料堆裡尋找父親的足跡。一九八六年,他在夏威夷大學,遇到人類學者吳燕和,正巧吳認得溥儀的弟弟溥傑,才幫忙探聽到父親早在一九五九年就過世了。那時距離父親過世已經廿七年了。

  黃光國的母親黃洪瓊音三年前以九十四歲高齡告別人間。母親在世時,黃光國姐弟最喜歡聽母親講當年東北的往事。“在偽滿的時候,講宮裡的事,跟現在八卦雜誌喜歡報‘第一家庭’秘辛,一模一樣。”“母親很早從父親口中知道,皇后婉容身體不好,抽鴉片。”

  不過,黃光國覺得,很多宮裡狗屁倒灶的事,父親都知道,但並沒有告訴母親。“父親是一位很守密的御醫。”這可能也是溥儀很信賴黃子正的原因之一。

  黃家現在還珍藏著父親當年在重要節日進宮穿的大禮服、醫療用品,以及溥儀“御賜”的紀念品。清代的御醫都是國之重臣,以使用中藥為主。為什麼溥儀到了“滿洲國”時代,會用台灣人當御醫,把生命交到台灣人之手?黃光國認為,這就是最微妙的認同問題。

  黃光國分析,溥儀當年甘為日本人傀儡,成為“滿洲國”康德皇帝,年號“大同”(一九三四─一九四五);但他從不信任日本人,擔心日本出賣他,或害死他,而日本人也處處防著他。在偽滿時代,“宮內府”人員一個日本人都沒有。溥儀拒絕日本醫師,關東軍則不要他再找中國醫師。最後基於台灣當時是日本殖民地,台灣人也是日本人,關東軍才同意黃子正出任溥儀的御醫。

  黃子正到東北之初,開了一家大同醫院對外營業,兼做御醫。後來“宮內廳”認為黃子正替平民看病,萬一把細菌帶進皇宮,感染給溥儀就麻煩了。每次黃子正進宮,都要再三消毒,久而久之,黃覺得不方便,加上到皇宮看病也很花時間,每天早上去、下午回,晚上後又得去一次。除了溥儀,後宮生病也都要看,隔沒多久,黃子正就專任御醫,不對外看病了。

  當御醫的待遇如何?黃光國說,母親沒談過酬勞,但從家裡當時在東北購置醫院,又買洋房,源源不斷接待台灣同鄉吃住在家裡,收入應該是很好才對。台籍大老陳重光、吳三連當年都曾經在東北待過,與黃子正很熟;陳重光有段時間還住過黃家。一些曾經旅居東北的台籍人士返台後,還成立了一個“東北會”,到現在還在連絡。

  台灣政府開放赴大陸觀光初期,黃光國回到出生地長春,發現父親的大同醫院竟然還在,只是裡面住了六戶人家,即將拆除改建了。在已經改成博物館的偽滿皇宮,也看到了父親的照片。

  在黃光國的印象裡,逃難回台後生活困苦的母親,直到晚年還念念不忘在東北無憂無慮的“貴婦生活”。父親在上海行醫時,五光十色的璀燦歲月,也是母親的驕傲。

  溥儀被迫離開紫禁城時,儘管已是民國時代,仍私藏了許多寶物,隨身帶著,也曾贈送一些小珍寶給黃子正。溥儀有次還曾感嘆地對黃子正說:“你跟我跟得不是時候,現在如果是在北京,你就不止是這樣了!”對自己三歲登基,才六歲大清王朝就倒台,至為唏噓。

  在黃光國家裡找不到父親和溥儀的合照,印象中母親、兩個姐姐也沒進過偽滿的皇宮。黃光國認為,儘管偽滿與大清根本沒得比,但溥儀滿腦袋還是想復辟,宮裡的規矩依舊很多。最明顯的就是,溥儀在偽滿是稱“康德皇帝”,但父母私下稱呼溥儀,不叫“皇上”,就稱“宣統”,還是用大清年號,顯然宮裡都是這樣。

  由於許多當年從東北回來的台灣人,後來的發展都很不錯,黃家常感嘆,如果當年溥儀沒有挑上父親跟他上飛機,父親就不會成為蘇聯的階下囚,客死異鄉,家人回台灣之後的日子也不會過得這麼苦。

  當年跟著溥儀一起被俘,關在蘇聯的皇家成員毓詹在回憶錄中,把一九四五年跟著溥儀飛日本,卻被擄到蘇聯的人稱為“亡命團”。書中還提到不知道溥儀為什麼要帶黃子正去,並批評黃子正沒有頭腦,“這是去日本的時候嗎?”並質疑黃子正如果知道這趟出去將換來五年的俘虜,再多錢也不會去。

  對此一說法,黃光國說,父親雖然沒有清楚交代當時為什麼要跟溥儀去日本,但綜合母親的說法,溥儀指派他跟著去,當“隨團醫師”當然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當時黃子正看到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敗象已露,私下已經跟妻子分析,偽滿撐不了多久,到東京比較安全。黃光國認為,父親的決定,應該跟錢沒有什麼關係。

  黃子正當時臨行前告訴妻女,“到東京之後,很快就會回來接你們。”沒想到一去就回不了頭。黃光國的母親還記得,宮內府當時說,溥儀等人抵達東京,會住帝國飯店。全家人滿心期待,很快就可以到東京過新生活。她還把丈夫用的醫療器材打包,隨身帶著,想說丈夫回來,或者兒子黃光國以後當醫師時可以用。

  黃家八○年代得知父親的死訊後,因為查不到父親過世的日子,也沒辦法在父親的忌日拜拜。母親在台灣政府開放赴大陸觀光後,回東北一次,大陸統戰部不久就寄來一些資料,說有黃子正的遺物眼鏡、印章要黃家人到大陸去領,還附有一張墳墓的照片。後來黃光國研判,嶄新的墳墓似不是真的,遺物也真假難辨,就不了了之,對父親的思念只能永遠放在心裡。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