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2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登社論說,昨日,預期已久的人民幣幣值超港元終於實現,中國內地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七點七九七七,突破了七點八的關口。而昨日本港交易時段中,最強時一美元兌七點七九六五港元,已弱於人民幣收市價的七點七九四九。短期內港元與人民幣孰強孰弱的局面或會有反覆,但由於人民幣將持續升值,人民幣幣值強於港元的形勢,看來已成定局而難以逆轉。
回顧歷史,過去人民幣與港元相若已是十餘年前。但當年情況與今天迥異:那時人民幣尚在貶值軌跡,而內地與香港的經濟交流雖正增加,但由於開放度尚低,關係遠不及今天般密切。因此當年人民幣跌破港元幣值未有引起關注,與現時關注度高得多的氣氛大有不同。
社論表示,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人民幣升破什麼關口,與港元等值的水平也非魔術數字,關口往往只是市場炒作的藉口。具有實質而深遠影響者,乃人民幣相對港元的持續升勢,和由此給港元帶來的匯率及利率風險。人民幣幣值超過港元,可視為提醒人們這方面問題的警號,故對此切勿掉以輕心。時下有不少認為人民幣升值無影響或影響輕微的言論,若非無知便屬輕率。事實上,無論官商及升斗市民,都將受到廣泛而切身的影響。
一般日常影響如內地進口升價,到內地消費港元不再吃香而開支增加,和內地遊客來港更樂於消費等,其效果有利有弊,都會由市場調節吸納,漸進的匯率調整不會引致實體經濟震盪。值得關注的倒是由此引發的預期轉向及相關資金流動,其中尤以證券投資的兩地間流動最為敏感:基本上北水南調受壓,南水北調受惠,而日前宣布的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會更受歡迎。防止由預期引發的資金大規模突發性流動,乃問題的關鍵所在。這也正是各方常為之擔心的利率風險的根源:資金大流失將引發目前相對美息偏低的港息大幅扯升,其負面影響不言而喻。
社論指出,隨著兩地的經濟交流日多,而且當每個市民都不同程度地直接參與時,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率風險將深入滲透到各階層。自然,商界所受影響尤甚:內地廠商尤其出口生產者,將受到更大的成本上升壓力。如今後推出兩地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新措施,則貿易商會直面匯率變動風險。目前對沖與人民幣相關匯率風險的工具尚未完備,而在爬行升值下升值預期十分普遍,能否有效對沖亦不無疑問。
從長遠看,本港特別需要注意兩種傾向:社會資產非港元化(亦即非美元化)和貨幣替代現象。港元對人民幣持續貶值,必將令更多企業及個人轉向購入非港元資產,包括投資非美元外幣,及各種人民幣資產(如債券)等,而人民幣在港流通量也將漸增。本港人民幣業務範圍日廣將助長以上傾向,從而加快其發展。
社論認為,這些傾向不一定會帶來危機,但本港必須承認其出現的可能性,並及早採取應對部署,從而化危為機。絕不能採取鴕鳥政策,拍心口說沒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