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刮起 長三角綠色GDP任重道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5 16:42:26  


地方對保護海洋生態的意識淡薄是造成長三角海水污染日趨嚴峻的主要原因。
  中評社廣州1月15日電/新年伊始,令人注目的“環保風暴”再次刮起。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國家海洋局1月12日發佈了2006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以下簡稱“公報”),1/4的近岸海域水質處於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狀態,“長江口、杭州灣、江蘇省近岸”等“榜上有名”。 

  專家指出,地方對保護海洋生態的意識淡薄是造成海水污染日趨嚴峻的主要原因。 

  中國國家海洋局的公報說,中國一半以上近岸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1/4的近岸海域水質處於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狀態,81.4%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甚至發現有劇毒的化學物質。 

  《公報》還指出,近岸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和糞大腸菌群等,污染海域主要在遼東灣、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江蘇省近岸、廣東省珠江口等。 

  國家海洋局新聞發言人李春先表示,2002至2006的五年間,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維持在13.9萬至17.4萬平方公里,其中未達水質標準的近岸海域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 

  公報顯示,2006年全國600多個入海排污口的排汙狀況調查表明,從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持續增高,周邊海洋功能區受到嚴重的損害,超過60%的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質量處於極差狀態。 

  專家指出,人們對保護海洋生態的意識淡薄,造成海水污染日趨嚴峻。一些地方政府在污染報告中作假,發佈假數字。 

  有消息稱,與國家權威部門的數據矛盾的是,在2006年地方政府的污染控制報告中,污染數字顯著下降,而真實的環境污染卻在繼續惡化。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稱,不準確數字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監督不夠,甚至可能造假。 

  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珍尼特.拉森對此表示,當今中國,人們普遍已經接受經濟持續性發展的觀念,認為經濟發展過程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因此發展和保護必須要齊頭並進。她說,經濟要得到進一步發展,必須要有個更清潔的環境,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單純地注重傳統的GDP,應該更要追求綠色GDP。 

  另有專家稱,儘管GDP衡量了一個國家每年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但忽視了一個事實:某個國家可能採用污染或耗盡自然資源這種無法持續發展的方式推動經濟增長。實際上,通常計算GDP的方法使破壞環境看上去似乎對經濟有利。如果一個行業在其生產過程中產生了污染,政府又投入了資金來消除這些污染的影響,這兩種活動都會提高GDP數據。 

  有統計數據顯示,如果要全部處理2004年排放到空氣、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資約1360億美元,這個數字接近當年GDP的7%。 

  拉森說:“很慶倖的是,中國官員已經開始越來越重視水務問題,並計劃加大投資。” 

  2006年,中國政府宣佈在未來五年投入1.4萬億元人民幣,約占國民內生產總值的1.5%,處理水源、空氣等範圍的環境問題。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建立中國綠色GDP核算體系和環境污染經濟損失估算體系,2005年初,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在10個省市啟動了以環境核算和污染經濟損失調查為內容的綠色GDP試點工作。這10個試點省市分別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浙江省、安徽省、廣東省、海南省、重慶市和四川省。 

  據瞭解,目前試點調查和核算工作基本完成,進入專家驗收評審階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