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東盟中國自貿區優勢互補 潛力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7 10:01:28  


  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10+1自貿區的中國動力大”的社論,指出東盟與中國在星期日簽訂了《中國—亞細安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定》。出席峰會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形容這是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此話不虛,這個開放服務貿易的協定,是中國在自貿區框架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服務貿易協定。當然,這不僅是由于彼此實力相當、在服務貿易上有很大的互補性,從而奠定了客觀基礎,更是雙方主觀上的積極意願發揮了關鍵作用。 
  
  社論表示,儘管目前還差投資協定有待完成談判,但是,亞細安與中國的自貿談判主要三階段已經先後完成了貨品貿易、服務貿易兩份協定,就目前進程來看,雙方要在2010年建立起人口超過16億的世界最大自貿區,是個完全能按期實現的目標。 
  
  中國在與東盟合作的過程中,外交手腕越來越靈活嫻熟,即使其中不乏國際戰略考量,但是,作爲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崛起中的世界强國,中國對區域合作的積極態度,尤其是對擴大區域合作的正面表態,都很值得贊許。因此,有理由樂觀預期中國會持續與東盟推進全方位合作關係。 
  
  社論指出,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雙方建立對話關係之初的不足80億美元,一路上升到2006年的超過1600億美元,這種增幅驚人,而中國帶來的動力仍源源不絕,接下來的發展仍然未可限量。尤其是服務業作爲判斷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中國與亞細安在這個領域的進一步推進,意義重大。未來,在服務貿易不斷擴大之後,不僅在財貨數目上會迅猛增進,本地區的人文景觀也極可能發生改變,這絕對是亞細安國家的政府與人民必須儘早認識幷預做充分準備的。 

  根據協定,中國將在建築、環保、運輸、體育和商務等服務領域的26個分部門作出新的市場開放承諾,東盟各國則分別在金融、電信、教育、旅游、建築、醫療等行業向中國作出新的開放承諾。2005年中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就已超過1500余億美元,對東盟盟國的商家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蛋糕,何况蛋糕還會隨著開放領域的增加而繼續擴大,因此,開放服務貿易帶來的經濟發展新動力不可小視。 

  社論點出必須注意的是,開放服務貿易的主要方式和承諾,是人員的流動和跨國從事服務的國民待遇,這意味著未來中國與東盟的專家學者、各領域專業人才在本區域的跨國服務與交流將大幅增加,彼此的教育與培訓交流也可望更趨熱絡。由于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崛起以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服務貿易最終必須大幅擴展,國際間的教育互動與合作也必須日益加强,關起門來發展教育的國家,只能是自己吃虧,因此,東盟幾個主要國家的教育領域是否會發生微妙變化、中國教育對東盟的人民是否會産生磁吸效應,都值得密切觀察。 

  溫家寶的講話展現中國的友善姿態。他說,中國歡迎更多東盟企業家到中國尋找商機,中國也將推動更多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到東盟國家投資興業;中國還願積極考慮在東盟國家建立一批基礎設施完善、産業鏈完整、關聯程度高、帶動和輻射能力强的經濟貿易合作區,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不過,東盟國家有必要趕快加强自己的人才實力。對于人才的需求,服務貿易比貨品貿易大出何止百倍,東盟國家如果未能在這方面做好充分準備,要繼續保持亞細安主導區域合作發展的“司機”地位,便會遇到困難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