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07,反對台獨的關鍵一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9 08:48:54  


漫畫:“復興基地”。(來源:華夏經緯網)
  中評社香港1月19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載文稱,2007年新年,台灣島內傳出的兩個信號引起人們的警惕!

  文章說,陳水扁在元旦講話中稱,“任內還有一些事要做,但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敲鑼打鼓,會默默去做”,“要站在台灣主體意識角度來推動”。

  1月17日,上任後從未對“正名制憲”公開表態的台“行政院長”蘇貞昌,喊出“台灣要正名,要繼續努力”的口號。當天,“行政院”通過相關規定,對台北故宮實施“去中國化”動作。

  文章指出,陳水扁要“默默去做”什麼?因為他一直在“敲鑼打鼓”,所以,“默默”不得。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003年3月,陳水扁在高雄出席“台獨”組織召開的會議時,拋出如“能夠連任”,將全力推動“台灣新憲法”的風向球。同年11月,在尋求連任的選舉熱身階段,陳水扁明確提出“台獨時間表”,即2006年“公投催生新憲法”,2008年實施,使台灣成為“主權獨立國家”。

  文章說,在這些日子裏,“制憲”的折子戲“敲鑼打鼓”不斷上演。有人狂喜,有人憤怒,有人捏著一把冷汗。但大多數人於熱鬧中看出了門道——2004年陳水扁在“不分藍綠、只要黑白”的抗議聲中作就職演說,一半的篇幅說“制憲”,呼喚“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救助。2005年8月宣佈“正式”啟動“第二階段憲改”,為年底“三合一”選舉開掘綠色票源。2006年元旦講話重申2008年催生一部 “合時、合身、合用的台灣新憲法”,意在擺脫因選舉失利提前“跛腳”的困境。2006年,陳水扁及其家人的弊案連環炸響,“制憲”又是一張也是最後一張擋箭牌,民進黨於倒扁的“紅流”中急急召開“憲政研討會”,討論“民進黨修憲版本”……

  看這些戲一路演下來,脈絡清楚呈現,台詞是“台獨”,潛台詞是選票、權力、脫困……逢選必“獨”,遇困必“獨”,拿不出執政成績單,最後靠一面“獨”旗凝聚些人氣。

  雖說一路下來“敲鑼打鼓”真真假假,但到了2007年,情況不一樣了。民進黨走到延續政權的關口,陳水扁瀕臨秋後算賬的險境,還有“台獨”分子白癡地認為2008年奧運會前夕大陸投鼠忌器。所以,為了實現“台獨”妄想,穩住“鐵票”,給自己鋪墊後路,這一次的“默默去做”也許不排除鋌而走險。此外,“制憲”的時間表公佈了那麼久,但對於“台獨”勢力一直是畫餅,頂多起到了一點搖頭丸的作用,於絕望中添些刺激與虛幻的安慰。如果再不玩出新花樣,對“鐵票”交不出成績單,又用什麼應對今年“立委”選舉和2008年大選?所以,這兩場選舉是兩個關鍵的觀察點——台灣當局會否走上懸崖,視台海和平為賭注,視2300萬人為人質。

  曾經在兩岸關係中塑造自己務實形象的蘇貞昌,此時也跟進陳水扁,積極表現“正名”的業績和政治正確。無論是出於政治本質還是選舉算計,都傳達出一個資訊:要想在民進黨內立足,贏得深綠的選票,“台獨”仍是不二法門,儘管這是一場懸崖上的蒙面舞蹈。

  通過修改一個中國內涵的“憲法”,實現“台灣法理獨立”的企圖,是對2007台海和平的一個嚴峻挑戰。國台辦發言人1月17日指出:2007年是反對“台獨”、維護台海和平的關鍵時期。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維護台海和平,仍然是兩岸同胞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