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伊拉克戰火禍延 三萬平民死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1 14:21:53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泰國《世界日報》今日刊發社評表示,美國進軍伊拉克,原來的理由是要摧毀恐怖組織,推翻薩達姆獨裁,幫助伊拉克人民走上民主自由之路。打到今天,眼看就是四個年頭,薩達姆雖已伏誅,所謂“民主政治”卻有名無實。

  社評引述聯合國16日發表統計,單單是2006年1年之內,伊國平民死於戰禍者,就有3萬4452人,超過美軍3年多來陣亡人數的10倍以上。

  聯合國的統計數字,得自各地醫院、停屍間、墓場和地方政府。致命的原因多半是流彈和炸彈爆破,教派族群之間的仇殺、報復,以至漫無目的的濫殺。大多數被害者都是貧無立錐、不得不在危險地區謀生的貧民。聯合國文件中透露,平民死亡如此之多,暴露出美軍和伊政府軍警未能作好安全工作,連人民的生命權也難以維護。

  伊官方的反應是,那些統計數字“誇大不實”,平均每1天要有94個人意外喪生,的確駭人聽聞,數據未必完全正確,但戰火已為老百姓帶來重大犧牲與痛苦,則是不爭的事實。

  社評說,依照美國的安排,人口多的什葉派在民選政府中當權。人口少的遜尼派有被排斥、被歧視的疑慮,因而引發為教派之間的血腥鬥爭。美國希望各派勢力調和得衷,同心為國,但當初政策有誤,至今不僅“擺不平”,進而演化為“有實無名”的內戰。美軍夾在中間兩面受攻。

  布什的增兵新戰略,雖受到國會和民意的反對,但已在默默執行之中。巴格達1所大學16日的爆炸案,炸死70多人,顯示出反抗活動正在增強。

  民選的馬里奇政府,與美方的關係若即若離,形式上是1個主權國家的政府,在伊國反對派心目中,只是被佔領狀態下的傀儡。美國希望大里奇調和鼎鼐,促成族群和解;但馬里奇的作法是,表面上敷衍,暗中利用什葉派打擊遜尼派。布什新戰略中很重要的1點,是把各地平亂維和的責任交付給伊國軍方,馬里奇卻任命了1個以“和美軍不合作”出名的將領,出任全軍指揮官,美、伊關係冷淡到最低點。

  社評指出,美方施加壓力,挽回局勢,最急迫的要求有兩項:一是立法院制定新的石油法,保證出售石油的收入,公平分配給各族群,不要使遜尼派有向隅之憾。另一項則是解除對舊復興黨人的禁令,容许他們回到工作崗位。復興黨是薩達姆的統治工具,也是遜尼派主掌政、軍、文、經各項資源的憑藉。美軍推倒薩達姆之初,當時1位有特首採取嚴厲措施,凡屬復興黨員“永不錄用”,結果造成人才脫節,不僅中下級官吏、軍中校尉都被摒除,連醫師、教師、銀行行員也都找不到人幹。這兩項改革都是要達成族群和解必須及早實現的前提。

  因為布什已經說過,美國的援助不是無限期的;馬里奇在現實考慮之下,不得不有所妥協。石油法草案已定,下週將可提交國會討論。至於重新任用復興黨員案,已有700名中低級官吏,獲准重新回到政府機構服務。

  社評認為,如果說美國在伊拉克用兵,不是為了石油資源,不是為了霸權地位,而是為了真正幫助伊國人民站起來,現在正是應該慎重考慮新政策、新戰略的時機。為了這場戰爭,伊人1年間就死了3萬多,還有甚麼犧牲比人命更沉重、更寶貴呢?

  美軍中士卒已有3000多人壯烈殉職,灑血沙場。這場仗還以每1星期耗費20億美元的代價在進行中。伊國人民大量死亡,成百萬人流離失所,再打下去究竟有甚麼意義?在傷亡和逃難之外,许多青少年變成了狂熱反美的戰士。美國該如何計算這場戰爭的得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