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原深圳市委書記李灝重溫鄧小平南巡講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4 10:38:42  



  第一,進一步放開一線、管好二線,也就是要構建一個類似香港的自由港區;第二,搞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金融業、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把第三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第三,撤銷寶安縣,建立三個區,逐步推進特區內外的農村城市化。

  這三個打算當場便得到了小平的首肯。他說:“我都讚同,你大膽去幹。”現在看來,其實這幾個設想都還在逐步實踐中。

  《第一財經日報》:小平南巡時曾寄望深圳“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要敢試敢闖”,“你們要搞快一點”。您當時是如何理解這一精神的? 

  李灝:我的理解是,這句話不僅是對深圳、也是對全國講的。大家知道,小平同志心中裝的是我們整個中國和人民,想早日擺脫貧窮落後的境況,早日實現現代化。他對深圳人的叮嚀,不更是對全國的期望嗎?

  小平南巡並不是我請來的,我之前曾幾次請他來深圳看看他都沒來,這次我還未來得及邀請,他就主動要來了(大笑)。

  深圳成為小平南巡的目的地是必然的。因為深圳是他推行改革開放的實踐地,如果實踐是成功的,也就証明了他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是走得通的。從創建特區開始,他時刻關注著深圳每一步的發展,關注著牽動全局的試驗。

  《第一財經日報》:您認為小平同志南巡及發表的重要講話關鍵解決了什麼問題?

  李灝:南巡講話對全國而言,既是動力又是壓力。南巡講話後,市場經濟體制被正式寫入黨章和憲法。最重大的意義就在於用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是走得通的。

  要處理好普遍政策與特殊政策之間的關系。任何一個地方,不統一不好,統得過死也不好。在實行統一政策的同時,如果沒有留下一些能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靈活措施的空間,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便會受到影響。假如當初中央不讓廣東、福建在改革開放上先走一步,不允許特區作改革試驗的話,很難想象我們當時的改革開放將如何向前推進,也不會有今天的輝煌。

  《第一財經日報》:小平南巡時在深圳、珠海等地視察的企業,大都已今非昔比,深圳更是湧現出大量優秀的民營企業,您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

  李灝:深圳的確在之後的15年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這一現象一點也不奇怪。首先,深圳在當時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便已開始發生改變,國有企業在進行政企分離後,也不再佔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地位。同時,為搞活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我們還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我們對各種所有制的企業實行一視同仁的政策。再次,1987年,我們便出台鼓勵科技人員興辦民間科技企業的決定,鼓勵興辦各種形式的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的發展,體制環境很重要,不是說政府下命令辦好哪個企業就能辦好。而在同樣的環境下,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成功,還須要有一批富有才幹的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幹。這些企業能在深圳誕生,按照華為公司老總任正非的話,是因為深圳當時能為他們提供“準生証”,是因為深圳著力營造一個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土壤和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