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新聞週刊:安倍在參拜神社問題上掙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6 09:54:16  



  此次安倍重複他三個月前的這一表述,顯然是暗示,他將從中國政治關係的利益出發,儘量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但同時卻仍為未來可能的變數留下了空間。據共同社引用日本自民黨內人士的分析,今年4月春季例行大祭期間,估計安倍不會去參拜;但10月秋季大祭,他是否會去參拜就很難說了,一切須看今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情況。

  恰好最近一段時間,安倍的國內民意支持率一路下滑,其間原因十分複雜,既有經濟政策上的原因,也有安倍管治能力的問題,同時不可否認也有安倍因改善中日關係而得罪了日本國內某些保守民意的原因。在今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前,若安倍的民意支持率繼續下滑,抑或他即便在參議院選舉中勉強過關,但卻成為跛腳首相,他都可能鋌而走險。

  就在安倍與溫家寶見面三天之後,日本自民党在黨代表大會通過綱領,主張繼續參拜靖國神社。雖然日本方面事後對此沒有大肆渲染,中國方面也沒有做出姿態強硬表述,但在之前已有一系列異動的基礎上,未來安倍必將在參拜問題上面臨壓力和心理掙扎;自民黨的這一綱領也將為今年的中日關係投上陰影。

  據日本媒體分析,溫家寶的4月訪日,一定程度上也有制約安倍在春季大祭時參拜靖國神社的意圖;同時,中國邀請安倍秋季訪華,也是因為考慮到秋季大祭,中方計畫對日本實施“軟實力”戰略以阻止安倍參拜靖國神社。

  觀察家們注意到,對於最近與安倍的互動,中國方面表現得頗為低調。這種謹慎態度有其必要,因為一方面要使中日關係繼續維持在正常水準,另一方面又對歷史問題的潛在風險持謹慎態度。但筆者認為,對於靖國神社問題上存在的風險,中國有必要在現階段就向日方發出某種警示信號,發出信號的形式可以有公開表述或私下溝通的兩種形式,但某種意義上的警示信號則是必需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