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千面女人希拉里 喚醒男人內心深處的恐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7 16:48:53  



  總之,她沒有得到任何一方的愛。對於右派,她保持婚姻不是為了原則,不是為了女兒,而是因為她是一個潑婦,為了獲得權力不惜遭受任何恥辱。對於左派,她有機會,代表所有受過婚姻羞辱的婦女表明立場,但她沒有這麼做。

  受打擊越多,希拉里看上去越堅強

  2000年,拉齊奧穿過舞台,把一份競選傳單舉到她臉上,試圖用暴力迫使她在上面簽名。希拉里冷靜地請他走開,這成為那次競選的轉折點。突然之間,女選民從希拉里身上看到反抗男性羞辱的勇氣,男選民看到了一位受壓迫者的堅強並聚攏到她身邊。她以12個點的優勢擊敗了拉齊奧。

  希拉里是個人革命中最具轉折意義的偶像。她是擁護婦女解放的第一批人。她有職業,有家庭,有丈夫。他們倆都是雄心勃勃的開創者,她追求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打上了自由選擇的烙印。在她第一次競選參議員時,所有人都還在為她是否應該繼續保持婚姻討論不休。一次演講後有人問她關於繼續與克林頓呆在一起的決定,她說:“我終生為婦女在她們的個人和職業生活中能夠做出自由選擇而奮鬥,我也為我自己的自由選擇奮鬥。”

  盡管整個美國都已從1970年代風格的女權主義中抽身而去,希拉里仍然艱難前行。讓我們再次使用一個舊式的話語吧:“我能擁有一切。”希拉里衷心地相信這句話,她會擁有一切的,在兩年里,她可能得到一切。

  這在柏林業已發生,下一個或許是巴黎和華盛頓,婦女正摩拳擦掌準備接管政治權力。他們的男性競爭對手則顯得捉襟見肘、難以為繼。

  三位政治女強人

  在女人當政上,美國和法國已經落後於其他國家。令人驚詫的是,傳統上對改革躊躇猶疑的德國領先了,默克爾當上了這個國家第一個女總理。誰還能忘記 81歲的撒切爾夫人呢?她早在1979年就當上了英國首相。與此同時,在亞洲,婦女領導強大的國家幾乎已經成為傳統,諸如印度(英傑拉﹒甘地)、菲律賓 (阿羅約)或巴基斯坦(貝布托)。她們都是大家族的後代,她們也因此當選為國家領導人。 

  然而,世界上兩個先進工業國家,怎麼到現在仍然為選一個女總統而非男總統猶豫再三呢?希拉里與羅雅爾什麼都相同,她們不同的只是在風格和容貌方面。但她們參與選舉變得可行的條件是類似的。無論在法國還是美國,幾乎為男性獨佔的統治精英,在雄心和對政治及其禮儀規范的理解方面,都已達到極限。

  在法國和美國,女性候選人同時被放在可以直覷國家最高職位的位置上,這是創造歷史的巧合事件。因為這兩個國家都趨向於結構性的保守,女性可以充當某個公司的領導,如於萊特-帕卡爾公司或法國國營鐵路公司的總裁,但她們仍然不能進入國家最高的政治職位。對她們來說,現在是這樣做的最佳時機了。

  男人統治使國家陷入想象力貧乏

  一代人是如何讓這個國家變得平庸和缺乏想象力,巴黎是令人感興趣的研究范例。希拉克是一頭政治恐龍,在他身上體現出法國政客所具備的一切。像他以前的政敵密特朗一樣,他代表著一種精英治國的法國,這個國家,總統用國家基金滋養他浪漫的緋聞逸事,用公共機構促進自己私人的目標,安然度過一個接一個的醜聞,絲毫沒有損害他的聲譽,猶如大樹增加年輪般地繼續自己的政治統治。

  維拉潘──希拉克的顧問和學生,看上去是自然而然的接班人。他天生一副好相貌,在幽暗的夜晚還能吟詩作對,並且有一個貴族名字。但糟糕的是,法國似乎已經受夠了希拉克的體系,它開始迷上反叛者,如51歲的保守派尼古拉斯﹒ 薩爾科奇,他許諾給法國帶來變化,當然還有塞格萊娜﹒羅雅爾,她在法國比在自己的黨內有著更多的擁躉。

  在美國,變化也是迫在眉睫。現任總統不能繼續參選,副總統切尼已經放言,他不想走上這個國家的最高職位。尤其是,鑒於喬治﹒布什領導的美國一再撞上難以逾越的障礙──在伊拉克,在阿富汗,或在伊朗和北朝鮮的政策上。歷史上,這個國家在處於這種情境下都傾向於重新洗牌。

  而且,民主黨中的頭面人物,如戈爾、約翰﹒愛德華茲和約翰﹒克里,都一再被擊敗,讓他們的可信度大為降低。因此,這是新面孔乘機顯露的大好時機。民主黨的2008年總統候選人,一個是女性,一個是非洲裔美國人,這足以表明,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是史無前例的。

  現在,這位白種女人的前景更佳:希拉里﹒克林頓可以依托她的知名度,她廣泛的經歷,以及她與丈夫建立起來的民主黨籌款機器。當然,她還可以指望丈夫比爾﹒克林頓,把美國最好的政治競選專家網羅到自己陣營里來。

  法國人和美國人對女總統有何期望?沒人會認真地相信,一位女總統就真的能夠把國家帶往一個新的方向。希拉里和羅雅爾到處批評的全球化,對這兩個國家的益處大於害處。伊拉克和索馬里的沖突,無論男性總統還是女性總統,解決起來都一樣困難。選民很少相信一切都會變好,他們只不過希望一些東西至少在風格層面上有所改變。

  不管是真是假:女性對意識形態的關注甚少,更多地注意問題的解決。默克爾、希拉里和羅雅爾,這三個人都有敢於直面問題、不裝腔作勢蒙混過關或炫耀權力的美譽,在她們看來,男人圍著篝火進行的戰爭遊戲是白費力氣。

  當然,這種女性的陰柔也有其不利之處,默克爾、希拉里或羅雅爾都不能鼓動聽眾的狂熱情緒,她們都不喜歡宏大的場面,她們是卓越的組織者,但在需要表達政治激情時顯得平庸。她們是向男性叢林挺進的先驅者,沖破了一直由男人佔據的最高職位的隔離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